三连板,AI独角兽探迹科技入主真爱美家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夏震 2.1w阅读 2025-11-14 14:11
AI独角兽用近18亿“拿下”毛毯厂,却称“不换主业”。

11月14日,毛毯厂商真爱美家(003041)迎来复牌后的第三个“一字”涨停,实现强势三连板,总市值攀升至59.1亿元。相较于11月5日停牌时约44.4亿元的市值,短短三个交易日内增长超14.7亿元,市值增幅显著。

交易数据清晰展现了市场的狂热追捧:该股11月14日开盘买一封单量高达16.9万手,折合资金超6.9亿元,截至发稿(下午1:30)换手率仅0.7%,成交额4000万元,资金抢筹态势丝毫未减。

这场备受市场追捧的股价行情背后,是一场酝酿多日、总额近18亿元的控制权变更跨界并购案。

停牌五日悬念揭晓,18亿跨界并购露真容

这场资本大戏的序幕早在11月4日便已拉开。当日,真爱美家披露控股股东真爱集团正在筹划控制权转让事宜,这一可能重塑公司发展轨迹的消息,迅速引发市场关注。为保障信息披露公平、防范股价异常波动,公司股票于11月5日起正式停牌,最初预计停牌时长不超过2个交易日。

随着交易细节的深入磋商,相关方案仍需进一步打磨。11月6日晚间,真爱美家发布继续停牌公告,称无法按原计划复牌,申请延长停牌不超过3个交易日,这一安排让控制权变更的悬念持续发酵,市场对后续进展充满期待。

直至11月11日晚间,真爱美家集中发布多份公告,这场跨界并购的完整蓝图终于浮出水面。此次交易采用“协议转让+要约收购+表决权放弃”的三重组合方案,每一步都经过周密设计。

第一步是协议转让:真爱集团拟将其持有的4319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9.99%),以27.74元/股的价格转让给广州探迹远擎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探迹远擎”),该笔交易总金额高达12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转让价格较公司停牌前最后一个交易日(11月4日)30.82元/股的收盘价,存在约10%的折价。

在协议转让完成的前提下,探迹远擎将启动第二步动作——向除自身以外的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收购,计划收购2160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5%,要约价格同样定为27.74元/股,对应交易金额约6亿元。为确保收购顺利推进,真爱集团作出关键承诺:将其持有的1873万股股份(占总股本13.01%)不可撤回地申报预受要约,且在要约收购期间不得处置该部分股份,并配合办理股份保管手续。

更为关键的是第三步表决权放弃安排:自协议转让股份完成过户之日起,真爱集团将无条件且不可撤销地放弃上述预受要约股份对应的表决权、提名权、提案权等一系列股东权利(收益权和股份处分权等财产权除外),这一弃权安排将持续至要约收购完成过户或协议解除之日。

通过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操作,交易完成后,探迹远擎将合计持有真爱美家44.99%的股份及对应表决权(最终持股情况以要约收购结果为准),而真爱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比例将降至21.61%。届时,公司控股股东将正式变更为探迹远擎,实际控制人则变更为探迹科技的创始人黎展。

100万注册资本背后的AI独角兽

在这场近18亿元的资本运作中,台前执行者探迹远擎的背景格外引人关注。

这家成立于2025年10月24日、出资额仅100万元的微型企业,之所以能撬动规模如此庞大的并购交易,核心驱动力是背后的股东背景。

股权穿透显示,探迹远擎的股权由四家主体共同持有,其中广州探迹启擎科技与广州远擎求索科技分别持有49.5%的股份,广东旷湖科技与广州衔云科技各持有0.5%的股份,最终指向的核心主体是AI SaaS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探迹科技,其间接持有探迹远擎50%的权益。

探迹科技的成长轨迹堪称智能销售SaaS领域的拓荒史。2016年,创始人黎展与陈开冉联合中山大学2009级多位校友,在广州共同创立了探迹科技,开启了用技术重构企业销售模式的探索。

2017年,公司推出首款标准化产品“探迹拓客”,成功打破传统销售依赖人脉的行业桎梏,让中小企业得以通过大数据实现精准获客。

2021年,探迹科技成功跻身“全球独角兽”行列,同年推出的探迹销售云6.0版本,实现了从线索挖掘到成单分析的全流程智能化,进一步巩固了行业地位。

2024-2025年,公司技术迭代进入爆发期,“太擎”AI开发平台与“旷湖”数据云底座相继上线,构建起覆盖B2B与B2C的完整AI产品矩阵。

其中,“太擎”平台整合多模态大模型与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可支撑九大能力引擎的快速开发;“旷湖”则具备PB级数据处理能力,整合了20亿条商品数据与40万亿组产品关系对,形成全球领先的企业知识图谱。

在产品落地层面,探迹科技已形成技术底座-垂直应用-生态延伸的完整布局。ToB领域的探域智能体全流程平台,已服务阿里巴巴、DHL等超5万家企业,制造业客户借助该平台的产业链图谱功能,可实现上下游商机的智能匹配;ToC领域推出的探域智能体电商AI平台,内置售前接待、售后处理等智能服务模块,能够将服饰、美妆行业的AI接待率提升50%,营销转化率提升10%。

强大的技术实力与商业模式,赢得了顶级资本的持续青睐。探迹科技已累计完成至少5轮融资,早期A轮获阿里巴巴与启明创投联合投资,B轮由红杉中国领投、启明创投跟投,后续B+轮再获凯辉基金领投、GGV纪源资本跟投,老股东持续加码支持。在2025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中,其估值排名较前一年跃升160位,行业认可度凸显。

作为探迹系的灵魂人物,黎展的履历同样亮眼。这位拥有中山大学软件工程与工商管理双专业背景的创业者,先后入选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精英榜、《财富》“40位40岁以下商界精英”榜单。他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数据是AI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具备独家性或知识图谱级别的数据,能为企业构建关键壁垒。

这一核心理念也指导着探迹科技的技术布局,2025年推出的探迹SalesGPT,专为ToB销售场景打造,通过对话式AI实现智能筛选、潜客推荐等功能,销售线索处理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3倍以上。

传统制造寻突破,科技企业找场景

这场跨界并购的达成,本质上是传统制造企业转型需求与科技公司场景落地诉求的双向奔赴,一场“AI+传统制造”的产业升级实验就此拉开帷幕。

从真爱美家的角度来看,真爱集团选择出让控制权,或许与公司近年来面临的经营压力相关。

这家2021年登陆A股的毛毯企业,上市之初便遭遇“成长烦恼”:当年实现营收9.3亿元,同比增长4.7%,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1.6%至1.1亿元,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2022年业绩短暂企稳后,2023-2024年公司经营再度陷入连续下滑通道,2023年实现营收9.5亿元、净利润1.1亿元,2024年营收进一步降至8.8亿元,净利润同比大幅下滑28.5%至7580万元。

公司在年报中坦诚,国内纺织企业正面临东南亚低成本竞争、贸易壁垒以及海运费暴涨、海运周期拉长的多重挑战,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的问题日益凸显。

尽管2025年三季度公司业绩看似亮眼——营收7.24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2.30亿元同比暴增310.3%,但这一成绩的背后,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支撑。

根据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真爱毯业因土地征收获得2.28亿元补偿款,其中2.25亿元已于2025年1月到账,剩余380万元作为环保整治保证金待后续退还。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仅增长43.4%至5886万元,传统业务的盈利能力并未得到根本改善。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真爱美家的转型诉求愈发迫切。公司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根据中央精神,传统产业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传统产业都可以通过科技赋能,催生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表述也暗示了此次控制权转让的核心诉求——借助科技力量实现数字化转型,破解传统业务的增长困局。

而对于探迹系而言,选择入主真爱美家,同样有着清晰的战略考量。尽管市场上存在“寻壳上市”的猜测,但探迹远擎已在公告中明确表态,将支持上市公司现有业务稳定发展,暂无未来12个月内调整主营业务的计划。

其真实意图,也可能是借助真爱美家已有的“研产供销服”全流程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自身先进的AI技术寻找实体产业落地场景,验证“AI+制造业”的协同模式,为后续技术商业化拓展铺路。

从行业发展的宏观视角来看,探迹科技入主真爱美家的案例,正是当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AI技术商业化浪潮深度交织的缩影。随着新质生产力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越来越多面临增长瓶颈的传统企业,开始主动寻求科技赋能,希望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突破发展困境;而对于手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而言,实体产业不仅是技术落地的“试验场”,更是实现技术商业化价值、拓展业务边界的重要载体。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