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近日起草《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对主题投资基金的名称使用、风格库划分及投资方向等作出明确规定,并向行业公开征求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11月15日。业内人士认为,这标志着公募基金投资端的主题管理机制迈向系统化、透明化阶段。
《指引》共分六章二十九条,明确主题投资基金应当在基金合同和招募说明书中约定,80%以上的非现金资产投资于特定方向的证券。基金名称需与实际投资方向保持一致,不得出现笼统、模糊、或与持仓明显不符的表述,旨在解决市场上“名称挂羊头、持仓卖狗肉”的混乱现象。
根据《指引》,基金管理人需以可识别、可量化的方式约定投资风格、投资范围及风格库入库标准。风格库是对基金可投标的的系统划分,其入库标准应与投资方向直接关联,并优先参考政府部门、权威第三方或公开市场数据。风格库更新频率原则上每年不少于一次、不超过十二次(基金成立当年除外),中基协还附带模板供机构参照执行。
《指引》同时对不同投资方向的入库依据进行了细化:当投资方向聚焦特定市值区间时,应以总市值、流通市值或自由流通市值的金额或占比区间为标准;若为行业主题,应优先采用第三方金融机构发布的行业分类;若依托宏观经济指标,应参考国家统计局等权威机构的数据。若基金管理人采用自建模型筛选证券,须事先与基金托管人达成一致,并在基金合同中披露模型逻辑。
在责任划分方面,《指引》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风格库建设、证券入库与出库的内控机制,并由研究、风控、基金经理及投决会分级审核。托管人也被赋予审查职责,在收到风格库后五个交易日内应完成审查,发现问题需及时提示并报告监管机构。
有券商分析人士指出,此举将成为“防止风格漂移”的关键制度安排。过去几年,部分主题基金因追逐短期热点、跨行业持仓而偏离合同约定,导致投资者难以识别真实风险。通过风格库与托管监督的双重约束,可望提升公募基金的投资透明度与长期业绩稳定性。
自10月末以来,公募投资端监管政策频出。10月31日,证监会刚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指引》征求意见,中基协亦同步发布操作细则;11月初,《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要素库》已下发至各基金公司。《主题投资风格管理指引》的出台,被视为监管层强化投资一致性、推动行业回归长期主义的重要一环。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