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欧洲统一专利法院(UPC)消息称,华为向德国慕尼黑分庭提起诉讼,指控传音控股(688036)及其关联公司侵犯其一项关键欧洲专利。
传音控股回应称“已注意到相关事项,并将积极应对,全力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二次起诉
华为此次诉讼于6月20日正式提交至德国慕尼黑法院,涉及专利EP2725797,名为“偏移解码装置、偏移编码装置、图像滤波装置”。
据报道,该专利由华为日本研发团队于2011年6月首次申请,2012年6月通过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扩展至欧洲,核心是通过限制偏移位深度和范围,提升视频编码效率和存储器使用率,广泛用于智能手机图像显示模块。智慧芽专利数据库显示,该技术能解决自适应偏移滤波器的存储效率问题,对低端手机尤为重要。
传音控股2013年成立于深圳,以非洲为根基,一度占据非洲手机市场57%份额,被誉为“非洲之王”。而传音控股主营TECNO、itel和Infinix三大品牌手机,其产品在非洲等新兴市场主打性价比,被指涉嫌未经授权使用该技术。
华为作为研发投入巨头,2024年研发费用超1700亿元,需捍卫其全球知识产权网络。EP2725797专利适用于低端手机图像处理,而传音产品在新兴市场广泛使用类似技术,却未获授权。
传音控股在专利管理上存在结构性短板,其2024年研发投入仅25.17亿元,远低于华为不说,与小米(01810)的240.5亿元相比也不在同一数量级,导致专利储备薄弱。
此次诉讼是华为与传音纠纷的续集。2019年10月,华为首次起诉传音控股侵权,指控后者在HiOS系统预置壁纸中盗用“珍珠极光Pearl主题壁纸”,侵犯署名权与修改权,索赔2000万元。
双方于2020年6月和解,但细节未公开。
遭遇考验
随着传音“走出非洲”,进军东南亚、南亚及拉美市场,各类专利问题频发。近三个月内,传音已收到四起法院传票。
6月中旬,HEVC专利池的两名成员日本NEC和美国Sun Patent Trust在UPC德国分庭起诉传音视频编解码专利侵权。7月,高通(QCOM)在印度起诉传音侵犯四项非标准基本专利。
有分析指出,传音崛起于非洲,当地知识产权法不健全,其“土法创新”(如深肤色拍照优化)依赖渠道而非技术,但拓展印度、欧洲等成熟市场时,法律环境突变。高通诉讼中,传音辩称“新兴市场不应按全球费率支付过高许可费”,但高通反驳“传音绝大部分产品未获许可”,暴露传音在全球专利体系中的被动地位。
市场扩张压力是另一推手。
传音控股2025年一季报显示,营业收入130.04亿元,同比下滑25.45%;归母净利润4.9亿元,同比暴跌69.87%。Canalys数据指出,2025年第一季度,传音在非洲出货量900万部,份额47%,同比下滑5%;而小米出货量大涨32%,份额升至13%,侵蚀传音“舒适区”。
为求增长,传音进军两轮电动车(如Revoo品牌),但重资产运营加剧成本负担。而不断增多的专利诉讼,则成为“非洲之王”走出非洲后遭遇的严峻考验。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