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边缘的重生:陈文彬与九方智投的转型争议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李旼 2.0w阅读 2025-07-23 10:05
陈文彬及其创建的银科控股(退市前证券代码:YIN)曾因大宗商品交易乱象深陷争议。私有化退市前夕,他迅速创立九方智投控股(09636)。其商业轨迹显示,陈文彬的公司似乎始终在法律与违规边缘游走。

在中国的金融市场中,一些企业兴衰交替,其掌舵者在旧梦破碎后,常以新身份重启征程。

陈文彬及其创建的银科控股(退市前证券代码:YIN)曾因大宗商品交易乱象深陷争议。私有化退市前夕,他迅速创立九方智投控股(09636),其商业轨迹显示,陈文彬的公司似乎始终在法律与违规边缘游走。

陈文彬的前世今生:从银科到九方的创业足迹

陈文彬,一位拥有超过25年金融行业经验的资深企业家,其职业生涯始于技术与金融的交汇。他于1998年7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得化学工程与国际企业管理双学士学位。职业生涯早期,他于1998年7月至2005年7月在福州天力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担任副总经理。2005年7月,陈文彬创立福建如林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并任总经理至2007年6月。2007年8月至2010年6月,他在财富软件北京有限公司担任首席执行官助理,2009年10月在长江商学院获得EMBA学位。

陈文彬(来源:九方智投控股官网)

2011年,陈文彬创立银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Yintech Investment Holdings Limited,简称“银科控股”),并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凭借当时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蓬勃发展,银科控股迅速扩张,于2016年5月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股票代码:YIN),成为一家备受瞩目的上市公司。其旗下核心平台银天下,是其业务支柱。

在银科控股私有化退市前,陈文彬已着手布局其新的商业版图。他于2021年5月创立九方智投控股有限公司,后于2021年8月调任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2023年12月任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2023年7月,九方智投在香港主板上市,募资约5.8亿港元。上市主体注册于开曼群岛,境内核心运营实体上海九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书》(编号:ZX0123),并在香港证监会持有第4类和第5类牌照,明确了其作为持牌金融机构的定位。

对赌疑云:银天下的争议漩涡

银科控股的崛起得益于中国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的“热潮”,其旗下银天下平台通过高杠杆和T+0交易模式吸引了大量散户。然而,这种模式很快引来质疑。

一位银天下前客户向《财中社》爆料,她曾通过银天下参与贵金属现货交易。公司会拉客户进一个多达四五百人的群,由银天下员工“喊盘”指导买卖;客户在银天下提供的交易软件下单,但没有独立的行情软件核对价格真实性。这位客户回忆道,亏损后公司不断催促追加资金;而当出现“盈利”时,客户想要提现却永远是“系统繁忙”,资金难以取出。她表示,银天下涉嫌从事非法期货交易和“对赌盘”业务。

公开报道印证了这些指控。2020年,银天下曾陷入非法期货交易纠纷,法院判决书显示,用户通过天津融金汇银(银天下出资人)在不具备期货交易资质的津贵所的交易被认定无效。早在2016年,媒体便直接指出银天下涉嫌非法经营期货。消费者维权网站记录了大量投诉,涉及“诱导充值”“恶意篡改数据”等行为。有媒体曾揭示国内现货白银骗局的普遍性,指出大量投资者损失巨大,银天下等平台难逃其咎。

至今社交平台上仍可找到当年银天下客户的控诉

银天下高杠杆和频繁T+0高风险交易模式,放大了投资者亏损风险。平台操控价格和限制提现的做法,更被指为诱导消费的典型特征。投资者维权浪潮中,损失诉求从数千元到上百万元不等。在持续的监管压力和负面争议下,银科控股于2020年宣布私有化,每ADS为7.3美元,较上市价下跌约45.9%,并于2021年正式退市,结束了其公开市场的短暂旅程。

陈文彬的“新篇章”:九方智投的合规转型与挑战

九方智投控股的主营业务转向金融信息软件服务和证券投资顾问服务,并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案。其盈利模式亦随之变更,从依赖交易手续费与客户亏损收益,转向以会员费、软件订阅费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收入为主。这一转型,被视作陈文彬试图摆脱银科控股时期“重交易、轻服务”的争议路径,进入更轻资产、更受监管、更具持续性与合规性的金融科技赛道。

《财中社》注意到,九方智投控股的境内运营主体——上海九方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持有中国证监会颁发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证书》(编号ZX0123),并在香港持有证监会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5类(就期货合约提供意见)牌照,构建了较为完备的持牌结构。表面上看,业务逻辑已实现从“类期货平台”到“持牌投顾+AI工具”的重大跃迁。

招股书披露,陈文彬通过家族信托架构控制九方智投控股约45%的股权,延续了其一贯的境外VIE控股模式。这种设计虽然切断了银科控股的直接关联,但也引发了市场对“换壳转型”是否实质化的疑问。

九方智投控股尽管披上合规外衣,高风险交易的影子似乎并未完全消散。公司宣传中强调其“AI投顾系统”为主要技术亮点,声称可通过算法识别市场趋势并提供投资建议。但从用户体验与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技术更像是辅助销售与会员升级的手段,而非真正实现智能投顾决策能力。市场观察人士指出,这种模式本质上仍建立在“高频触达、刺激交易意愿”的基础逻辑之上,与此前银天下通过“喊单”鼓动交易有相似之处,只不过呈现形式更加“智能化”与“合规化”。

值得注意的是,九方智投的招股书和2024年度财报中均提及,公司面临来自用户退费诉求、监管政策变化、行业技术进步等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尽管其试图以“数字化金融服务商”自居,但其高度依赖会员付费、服务内容边界模糊等商业特征,依然可能踩在监管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灰色地带。

争议未止:合规光环下的新挑战

上市后,九方智投的合规光环并未完全消解质疑。2024年,陈文彬推介AI赋能投顾,但市场质疑其是否重复旧路。消费者反馈集中在“诱导购买高价会员”和“服务效果未达预期”,部分用户反映服务涉嫌“承诺收益”,触及证券投顾监管红线。社交平台上有市场观点称其上市为陈文彬的“洗白术”,更有报道指出其存在“销售套路化、退费难”等问题。

深入审视九方智投的商业实践,一些模式上的相似性与银科控股时期的争议形成互文。银科控股旗下银天下曾因高杠杆和频繁T+0交易放大投资者亏损风险,且被指控通过“喊盘”和提现限制诱导消费。如今,九方智投虽披上合规牌照,转向软件订阅和投资顾问服务,但直播中通过各种方式推荐个股(参见《财中社》此前文章:自身投资亏损数千万,营销投入超10亿的九方智投控股如何“敢”荐股?)与当年银天下在群里“喊盘”颗粒度对齐;其推广高价会员制(年费高达数千元),并通过“智能推荐”频繁引导用户升级服务,与银天下诱导追加资金的套路在本质上具有一定相似性,都体现了对客户付费升级和高频互动的追求。这种对客户资金流向和交易频率的高度刺激,与过往高风险模式下对高频交易的强调,在商业逻辑上呈现出令人警觉的延续性。

《财中社》注意到,黑猫投诉平台显示,不少用户称九方智投通过盈利案例诱导购买服务,实际操作却导致亏损。多名消费者称,按推荐操作亏损不断,还被利用虚假宣传诱导其购买更高价服务。

九方智投股价2024年9月至今暴涨10倍,但无论合规牌照如何完善,如何平衡商业利益与消费者权益、规避变相违规仍是九方智投面临的长期考题。这种模式的延续性,或许是陈文彬在监管边缘试探的又一次体现。

2024年9月25日九方智投控股股价见底后走势(来源:Choice数据)

在中国金融科技与合规监管日益强化的大环境下,九方智投若不能真正从业务逻辑上完成转型,恐难以走出银科控股的历史阴影。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