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巧手成人形机器人“黄金赛道”,国内外技术路线大 PK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汪明琪 1.8w阅读 2025-07-14 17:48
报告解析灵巧手行业,含市场规模、技术方案、产业链等,预计2030年规模达30亿美元,国产替代与技术升级为关键。

慧博投研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灵巧手行业进行点评。

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核心执行末端,模仿人手结构与功能,需具备高自由度、精准操作和环境感知能力,在机器人成本中占重要份额。

行业概况方面,灵巧手以人手24个自由度为目标,当前Tesla Optimus灵巧手已达22个自由度。按驱动与结构可分为全驱动(精度高但成本高)和欠驱动(结构简单、成本低),传动方式以腱绳(灵活度高)和连杆(成熟常用)为主。发展历经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现代灵巧手诞生,到90年代集成化设计,再到21世纪智能化与深度仿生。

市场现状显示,2024年全球灵巧手市场规模约76万只/1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141万只/30亿美元,CAGR 14.5%。海外企业如SCHUNK、Shadow Robot技术领先,国内因时机器人、兆威机电等快速追赶,兆威机电灵巧手已实现17-20个自由度。

技术方案上,海外侧重腱绳传动(如Tesla),国内以连杆为主(如兆威)。硬件需平衡成本与性能,软件依赖深度学习但缺乏开源数据。产业链上游核心部件中,空心杯电机海外占85%市场份额,国内鸣志电器等加速替代;中游以系统集成为主;下游应用于工业、医疗、家庭服务等领域。

竞争格局分为本体自研派(星动纪元等)、新势力(因时机器人等)、零部件延伸派(兆威机电等)。市场机遇集中在驱动电机(空心杯与直流无刷电机)、传动系统(丝杠+腱绳复合方案)、触觉传感器(向电子皮肤迭代)。未来将向柔性感知、结构紧凑、深度仿生发展。

【注】更多研报请上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