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夫战,勇气也。
京东(09618)下场后,美团(03690)和阿里巴巴(09988,以下简称“阿里”)相继接招。外卖份额高达逾六成的美团被迫迎来存量争夺战。
而外卖大战从开打到战术暂停,未足半年。8月1日,美团、饿了么和京东在监管约谈后相继发布声明,互相承诺“规范促销行为,抵制恶性竞争”,外卖“三国杀”暂时“鸣金收兵”。
这场始于京东百亿元补贴入局、淘宝闪购参战的“三国杀”,在监管约谈后看似熄火,但棋盘下的暗战早已转向更深的维度。
明修栈道
自2月京东正式入局外卖以来,长期被美团主导的外卖市场如鲶鱼入水,外卖生意也被重新抬到大厂的谈判桌上。二季度,“红黄”两家口角渐起,京东和美团围绕骑手社保、商家佣金率先展开了 “口水战”。
京东凭借“0佣金”以及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等策略,试图直击美团软肋,以品质外卖切入市场,吸引了不少高端品牌入驻。
到“618”之时,京东披露了外卖业务的最新成果——上线90天外卖日订单超2500万单,全职骑手突破12万人,正朝15万人大军进发。
阿里旗下、不甘寂寞也不敢坐视的饿了么,则在4月底,携手淘宝,以闪购方式与美团开启了大兵团“攻防战”。
一路随着外卖“炮火”成长为霸主的美团,虽明面上表态欢迎新玩家入场,但一季报电话会上,针对京东挟百亿元补贴来袭的“气势汹汹”,美团CEO王兴也发出应战“宣言”——“美团将不惜代价赢得竞争。”
京东直接在自家App上开启外卖入口的模式,也让在外卖领域做了“千年老二”的阿里“恍然大悟”,4月底紧急在淘宝App上接入外卖接口“淘宝闪购”。
初始,各大平台的各种补贴和优惠券,确实让第一波商家和消费者,着实享受到了三方大战的红利。之前,“拼好饭”还只是消费者口中被调侃的对象,现在三大平台福利都争着抢夺消费者来“薅羊毛”。
但后续,“战火纷飞”之下,外卖市场逐渐呈现“泡沫”繁荣。
进入7月,外卖大战迎来一波高潮。淘宝闪购启动规模达500亿元的补贴计划,联合饿了么与美团展开了“疯狂星期六”、外卖“0元购”补贴大战。
7月5日,美团宣布即时零售日订单超过1.2亿;7月12日,美团宣布日订单量超过1.5亿。
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也不甘示弱,宣布其7月5日订单量超过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1300万;7月28日联合宣布,连续两个周末日订单超过9000万(不含“0元购”及自提)。
淘宝闪购7月以来的明星代言已占据了各大App的开屏广告,线下地铁公交商超也都铺上了宣传海报,颇有当初阿里电商风头正盛时的模样。除此之外,淘宝闪购向供应链伙伴透露称,7月和8月的首要目标仍是补充骑手运力和商家供给,9月将是补贴高峰。
这一阶段,高补贴、低客单价的饮品类订单成为增长主力,是推动外卖市场订单量规模激增的主因。但商家逐渐成为价格战首当其冲的承压者。
南城香、西贝等头部连锁餐饮商家均表示,面对外卖大战,商家并无选择权,只能是“被动参与”。
北京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更在社交平台上为商家发声,“商家不参加补贴活动,就没有流量,而被迫参加了,来的又是赔本赚吆喝的羊毛单,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
头部餐饮尚且如此,中小商家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7月15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倡议书,倡议联合抵制价格补贴“内卷式”竞争。7月18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网信办、人社部、商务部约谈三家平台,要求杜绝“低于成本价倾销”。
由此,外卖大战于8月初暂时“偃旗息鼓”。
各自蓄力
到第二季度末,京东全职骑手突破15万人,并计划投入20亿元升级五险一金和寒暑津贴。酒旅业务同步奇袭,借助外卖高频入口导流中低端酒店,复制“供应链降本”逻辑。
“外卖是为生鲜供应链服务,前端可以永远不赚钱。”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6月向《中国企业家》表态称。
“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刘强东这样说道,“包括我们今天做的外卖,也是为了服务生鲜供应链。”他还透露,再过一个月,京东外卖很快就会出来一个跟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我相信这种商业模式将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7月中上旬,京东虽未参与美团和阿里间的拼单大战,但一直在以自己的节奏布局。7月22日,京东推出合营厨房“七鲜小厨”,并启动 “菜品合伙人” 招募计划,投入10亿元现金,面向全国餐饮品牌与个体厨师为1000道招牌菜招募合伙人。
七鲜小厨线下首店落地北京东城区,主打“现炒现做、拒绝预制菜”,是一种透明厨房和可溯源食材为核心卖点的新业态。商户仅需提供配方,京东承担租金、设备、食材采购,并承诺入选的合伙人每道菜品有100万元保底分成。
这仅是京东“万店计划”的起点。未来三年,京东将投入超百亿元,在全国复制10000家七鲜小厨,用供应链规模效应压降成本。公开报道显示,七鲜小厨首店开业首周,日均订单超1000单,3日复购率高出行业均值220%,其流量辐射带动周边3公里商圈数千餐厅总体订单环比增长12%。
而无论是七鲜小厨,还是尚在紧急拓展资源的酒旅业务,都是京东在下一步大战升级前的“新基建”储备。
面对攻势,美团选择加固两大护城河,同样深耕其优势的供应链领域。
“我清楚地知道这场外卖大战泡沫是史无前例地多,潮水退去以后才能知道谁在裸泳。冲单归冲单,最核心的用户体验要有保障。”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7月《晚点》受访时称。
作为保障用户体验的外卖服务关键供给,中小餐饮商家是王莆中所称的美团防御支点。
8月5日,美团宣布正式启动中小商户发展扶持计划,向中小商户发放助力金,并推出外卖卫星店等模式。美团表示,预计到2025年年底,美团助力金将新增覆盖超10万家餐饮小店,单店助力金最高5万元。而外卖卫星店模式可为商家拓展经营空间,提升订单量。
这也是美团加强供应链的进一步深化。此前的7月1日,美团推出“浣熊食堂”品牌,以“全程可视可追溯”为运营原则。目前已有老乡鸡、德克士、全聚德、云海肴等100多个餐饮品牌加入。美团计划未来三年内,在全国各地投资建设1200家浣熊食堂。同时,美团还将投入更多硬件补贴和流量扶持,预计今年在全国范围内,联合20万家门店开通“明厨亮灶”直播。
美团的进攻支点则是闪电仓。美团在即时零售领域,围绕闪电仓布局,截至2024年10月已有3万个,计划三年扩至10万个。
淘宝闪购也看到了闪电仓这一优势形态,通过高额开店激励吸引头部闪电仓商家,例如,大商家新开一个仓补贴5万元,小商家3万元。
同时,在惊觉到京东和美团于即时零售端的谋局意图后,阿里更将外卖战场纳入大消费生态,已提升该次应对的重视和规格。8月5日,淘宝上线“大会员体系”,88VIP(年费88元)首次打通饿了么、飞猪、盒马权益,会员可免费领取90天盒马X会员。此前,饿了么、飞猪在6月底被合并入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以下简称“阿里电商”)。
这也为下一步“红黄蓝”三家的外卖及即时零售大战,进一步储备了新战力。此前,尽管飞猪已并入阿里电商,但飞猪并未参与此前的补贴大战,这大概率也是阿里为何宣称“9月将是补贴高峰”的“底牌”所在。
不止“红黄蓝”
无论如何,外卖“红黄蓝”的大战远未至终局。
目前三巨头的战略路径逐渐清晰,京东着眼于构建长期供应链,阿里押注大消费生态“大会员体系”,而美团正在向商户生态及闪电仓进发。
但三巨头卷入的这场征战,涟漪正层层向外扩大。观战许久的字节跳动旗下抖音、拼多多(PDD)等相关平台,同样在各自备战。
抖音5月升级了“随心团解决方案”,完成外卖业务模式的更新;7月底将原独立运营的抖音超市将正式合并至抖音小时达业务。作为抖音生活服务的重要营收来源之一,酒旅很可能是外卖到即时零售战火之后的新战场,抖音无法置身事外。
晚点则称,拼多多旗下多多买菜正于上海等城市测试自建仓库,计划最快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将对标京东秒送和淘宝闪购的配送速度。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