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3日,华源证券发布农林牧渔行业点评报告。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及“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此前上层会议亦多次提及破除“内卷式”竞争。行业政策主线围绕“保障农民权益与激活企业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未来或需以生物技术、智能装备、低碳农业为突破口,推动“强农业”从政策愿景走向产业现实。要及早且充分认清形势,未来要更多考量企业的科技含量、兼顾农民利益(让1800万猪农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挤出)、模式创新、调动既有所有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德康为例,公司心系三农问题,在不与民争利的价值观驱动下,在国家和农民之间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技术传播体系。
未来的成长股或更考量科技含量、兼顾农民利益、模式创新、调动既有所有生产要素的能力,以德康为代表的“平台+生态”战略将有效解决本时期的综合矛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生态圈重建。
生猪价格创今年元宵后新高。7月1日涌益最新猪价为15.08元/kg,突破15元关口,同时也创出今年元宵后猪价新高。此次反弹可归因于三方面:基础供应环比收缩,叠加前期降重压力释放,二育进场助力,猪价迎来反弹。
产能方面,5月官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042万头,同比增长1.15%,环比+0.1%。农业农村部表示将针对生产成本偏高、产能增加较多的头部企业继续开展“窗口指导”,防止逆市场行情扩张产能。政策维护猪价稳定的决心坚定,行业产能调控力度或继续加大。
白鸡价格降至年内低位。7月3日烟台毛鸡收购价3.15元/斤,鸡苗收购价1.2元/斤,鸡苗创2025年新低。鸡苗价格下跌故然有短期规避“三伏天”的季节性原因,但供给端压力或是根本。协会月报2025年1-5月祖代种鸡存栏、父母代种鸡存栏处于有监测数据以来,最高或接近最高的规模。种源供应非常充足。父母代雏鸡供应量这个关键指标来看,白羽肉鸡产业链产能2019-2024连续六年增加。
生猪市场万亿空间,金猪十年吸引了无数跨界资本并惨淡出局,足见猪业的真实经营门槛,银猪十年仍然是方差大、少数企业盈利水平高的特点,未来银猪十年的机会或将属于个别新模式的科技驱动型企业,将在无外界资本进入、界内资本收缩时,或呈现出不易复制的系统性优势。未来的成长股或更考量科技含量、兼顾农民利益、模式创新、调动既有所有生产要素的能力。参考摩尔定律存在时期的英特尔,龙头企业可以持续地通过研发的领先克服规模增长之后管理熵增的担忧,对农业技术深度的理解拉开了企业间、投资人间的认知差。也正因为平台型企业有着不可复制且可以扩大的研发优势,有了拎起整条产业链的节点,才能引导行业向平台+生态的模式切换,摆脱同质化竞争,形成联动农民、赋能农民、持续创新的正循环。
白羽肉鸡“高产能、弱消费”矛盾短期或仍持续,但行业总量的增长在过去的历史以及可见的未来,都将是一项持续发生的事情。借鉴美国的肉鸡发展史,下游延伸能力成为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国内产业正在这一方向上努力。目前国内以圣农发展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在积极拓展深加工肉制品发展。上游种源环节的突破让公司解决了“卡脖子”问题,而下游自有品牌的布局也让其从生产资料环节更加靠近消费资料环节,议价能力提升,利润水平和稳定性预计都将有所改善。展望未来有理由相信,随着国内企业的不断奋进与积累,终将涌现出类似泰森食品那样的行业巨头,引领整个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整合与升级。
饲料行业不是单纯制造业,而是有制造业属性的养殖服务业,产品标准化程度介于工业品和农产品之间,不同动物饲料的客户分布又非常多样化,且养殖主体每年变化的幅度不低,做企业如果抓大放小容易丢失产业链价值的积累,做小做精又容易被大企业携资本击败,企业如何做到有规模、有深度、还灵活,答案也许还得从企业家精神中找到。这样的行业特点既孕育机会,也诞生风险,不同行业似乎总周期性地产生贴地飞行的企业向上顶替的故事,饲料行业的产业周期相对偏长,给予足够多的观察和调整的机会。
海大的本质是动物蛋白制造过程中的链主,尤其在下游无法高度集中的农业品种上,将这个过程中的种苗、饲料、动保、服务都涵盖在内,未来甚至会包括更多环节,由于持续的效率领先和服务升级,不断抢占优质的养殖户,远期的天花板不是饲料吨数,而是创造的附加值优势×覆盖的区域×细分产业链,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具备时,综合竞争力与利润的稳定性会更强。。
宠物经济消费韧性强、行业成长空间大,市场格局好。市场分散+头部公司相对优势突出,头部公司马太效应下,获得高于行业的增长,带动市场集中度提升。因此在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性下,宠物板块具有避险+高成长的属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资金门槛的不断提升,外部资本的介入成为了推动中腰部品牌加速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当前鼓励并购重组的政策背景下,预计未来行业内的并购事件将频繁发生,成为板块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农产品价格周期底部回升,研发实力领先的种业龙头业绩或持续增厚。农产品以内循环为主,产业逻辑相对最不受关税影响,进口量的减少有望助力农产品价格推升,叠加CPI压力、农民收入问题引起上层重视,需要价格从低位上涨以提升农民积极性。另一层面,种业是粮食安全的“基石”,在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最可行的“技”即通过转基因、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改良品种、提高产量,因此转基因也将迎来产业化发展,玉米、大豆转基因在2024年进入商业化元年,预计2026年开始进入“亿亩时代”,后续将越推越快。拥有转化体安全证书,又拥有传统优势品种的企业,将在产业化竞争中拥有更大优势,种业龙头业绩或持续增厚。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