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窑频传收购传闻背后:国产汽水的宿命?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赵薇 1.8w阅读 2025-07-07 16:46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一家中国饮料公司85%股权,市场猜测是大窑饮品。

日前,有媒体报道称,美国私募股权机构KKR拟收购一家中国饮料公司85%股权,猜测是大窑饮品。对此,大窑饮品回应称:“不予置评”。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公司未再如过往般直接否认,令市场猜测愈演愈烈。

频现收购传闻

作为近年来强势崛起、在华北、西北等地区足以和可口可乐掰手腕的国产汽水“一哥”,大窑饮品近年来多次被卷入“被收购”传闻。

早在2023年10月,有消息称大窑饮品或被可口可乐收购,彼时大窑饮品对外表示,公司与可口可乐没有过任何形式的收并购交流或接触,作为一家纯民营企业,大窑从未计划也不可能被外资品牌收购或控股。2024年8月,又有消息传“维维股份准备收购大窑汽水”,大窑饮品方面表示,从未与维维股份有任何形式的资本接触,也没有被任何企业收购的计划,维维股份相关工作人员也予以否认。

国产汽水市场对“收购”一词的“讳莫如深”背后是外资收购的行业历史记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内地市场曾一度成为国产汽水的天下,重庆天府可乐、北京北冰洋食品厂、广州亚洲汽水厂、天津山海关汽水厂、上海正广和汽水厂、沈阳八王寺汽水厂、崂山汽水公司、武汉饮料二厂被并称为“汽水八大厂”,地方性的大窑饮品和健力宝也崭露头角。

很快前述“百家争鸣”的盛况,随着国际巨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的强势入局而被打破。

1986年,山海关汽水厂就与可口可乐合资;1990 年,国营武汉饮料二厂被可口可乐收购后停产;1993 年,沈阳八王寺汽水与可口可乐合作;1994 年,青岛崂山可乐被可口可乐收购,1997 年停产;1993年,广州亚洲汽水厂与百事可乐合资;1994 年,百事可乐分别与北冰洋、天府可乐成立合资公司。

反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通过在全国市场收购并购,借用国产汽水的本地销售渠道和生产线,顺利全国化。随之而来的是国内汽水迎来长达约二十年的“两乐独大”。

大窑饮品借助吴京代言及餐饮渠道的强渗透力红遍北方,隐隐有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对峙的资本,网上却再三传言大窑饮品将出让股权。

高成本、低毛利:国产汽水扩张焦虑

从冰柜里拿出来后玻璃瓶沁出滴滴水珠、开瓶后呲啦冒出的气泡……夏天成为汽水在商店热销的旺季。

《财中社》注意到,让利给渠道商更是大窑饮品大杀四方的“利器”。在北京餐饮终端,一瓶520ml的大窑嘉宾售价约8-9元,而根据公开资料,大窑北京市场相关负责人6月中旬透露,在北京市场,大窑向终端渠道的供货价为38元一箱,12瓶x520ml装,单价不到3.2元。换句话说,各级渠道和终端商每卖一瓶大窑,毛利就能达到约5元。

此前有媒体报道,2023年大窑饮品营收超32亿元。大窑饮品主要通过餐饮渠道扩张打开市场,根据勤策消费研究,大窑以高利润空间吸引经销商和渠道商合作代理。以一瓶500毫升的大窑汽水为例,经销商的利润率能达到20%以上,相比一些竞争品牌高出5-10个百分点。这使得经销商更有动力去推广和销售大窑产品。

但这种打法的背后是高成本的现实——首先,汽水的灌装和运输是个成本很高的工序,若要全国普及,必定要有很高资本预算在当地建设大型生产线。大窑市场总监苏彩艳曾坦言,“玻璃瓶产品只能覆盖500公里以内的运输半径,太远的距离会造成损耗,以及增加物流成本。”

根据媒体报道,大窑目前建成7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石嘴山、辽宁沈阳、吉林四平、安徽阜阳、陕西宝鸡、山东泰安。其中位于陕西的生产线总投资12.6亿元,年产能50万吨;而大窑饮品的山东基地投资5亿元、内蒙古基地5亿元、安徽阜阳2.4亿元、石嘴山1.5亿元。

在如此重资产投入之外,汽水饮料的利润空间还被原材料挤压。根据富途证券研报,塑料瓶装的可口可乐500ml装成本价1.1元,包括0.2元外包装、0.6元瓶体及0.3元汽水成本,毛利率约63.3%。

与可口可乐相比,国产汽水成本更高。例如元气森林的气泡水包装纸1元、PET瓶体0.5元、汽水成本0.5元合计成本2元,但出货价却只有2.8元,折合毛利率低至28.6%。

包装耗材成本甚至超过汽水本身,若使用易拉罐和玻璃罐则成本更高。2020年至今,330ml铝制易拉罐的价格由1元/个上涨至超过1.5元/个,而500ml玻璃瓶和瓶盖在阿里巴巴批发平台上的成本价1.5元。粗略估计大窑饮品原材料成本略超2元,其毛利率可能只有约33%,算上销售费用和工厂扩建资本开支,净利率只会更低。

而且《财中社》发现,相比可乐,其他国产汽水品牌售价就高的多。物美超市多点平台上,可口可乐500ml汽水售价约3.6元,而北冰洋汽水330ml易拉罐装约5元/罐,部分渠道玻璃瓶装则高达9.9元/瓶,网红的华洋1982汽水358ml每瓶约5元。

在汽水厂商还在考虑提价的时候,可口可乐又“升级”了。可口可乐认为包装材料太昂贵,近年来其不断剥离自有瓶装厂,将装瓶业务外包,逐渐变成一家只卖可乐“浓缩液”的厂商。通过浓缩液这一商业模式,可口可乐得以将包装材料的成本压力和风险部分转移给下游装瓶商,同时享受出售浓缩液带来的高毛利率。

尽管大窑饮品近来在餐饮渠道“风生水起”,但除了老牌汽水商们,啤酒玩家们也看中了汽水这门餐饮生意。

相比之下,燕京啤酒推出的倍斯特汽水给经销商让利更多。倍斯特汽水33元/箱给终端渠道开票,10箱搭赠2箱,一箱是12瓶x500ml装,最终给终端渠道一箱27.5元,单瓶售价2.3元,让渡给渠道商的利润空间比大窑高近1元。

前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后有燕京啤酒,大窑饮品对手并没有放松竞争压力。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