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财中社》健康系列讲座特邀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马水清教授,带来题为《女性生命的“秘密花园”》的深度科普。本次讲座依托《财中社》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资源,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兼具专业深度与科普温度的健康盛宴。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医师马水清教授
直面“沉默杀手”:卵巢癌防治陷筛查困境
马水清教授开宗明义,将卵巢喻为女性健康的“秘密花园”——这对深藏盆腔深处、状如鸽卵的器官,承担着排卵与分泌性激素的双重使命,是维系女性生育能力、生理特征及整体健康的核心。
讲座以三国“失街亭”为喻,强调卵巢虽小却如同军事咽喉,一旦失守将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其结构功能历经数千年医学探索,从古希腊解剖观察到17世纪被正式命名,人类才逐步揭开其作为“卵子容器”和内分泌核心的真面目。
讲座重点剖析了卵巢癌这一“沉默杀手”的防治难点。
马水清指出,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且缺乏特异性,70%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五年生存率仅约30%,其腹胀、腹痛等表现易与消化道疾病混淆,导致患者首诊多流向消化科或中医科,延误黄金治疗期。
更严峻的是,当前医学界对无症状普通人群的常规筛查持否定态度。国际大型研究(如英国UKCTOCS、美国PLCO)证实,血清CA125检测及超声筛查不仅无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还可能因假阳性结果引发不必要的心理焦虑与有创检查风险。
破局关键:高危人群精准防控
针对防治困局,马水清提出“精准防控”策略,强调锁定高危人群是关键。
遗传因素:约23%卵巢癌与遗传相关。BRCA1/2基因突变携带者终身患病风险激增至15%-45%(普通人群仅1.3%),且关联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癌种风险。林奇综合征(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同样显著增加风险,安吉丽娜·朱莉的预防性手术案例,凸显基因检测对高风险人群的预警价值。
可控风险:未育、初潮早、绝经晚增加排卵周期数,提升风险;而口服避孕药(5年以上服用可降风险50%)、足月妊娠及哺乳(12-24个月哺乳降低约1/3风险)则是明确保护因素。此外,远离滑石粉/石棉环境、控制体重、戒烟及加强运动也具预防意义。
前沿预防:对于已完成生育的高危女性,预防性输卵管切除术(尤其推荐BRCA突变者)可显著降低发病率。研究表明,高级别浆液性癌多起源于输卵管,该手术在保留卵巢功能的同时实现有效防控。
《财中社》平台赋能健康科普专业化
本次讲座依托《财中社》多媒体传播矩阵,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专业医疗资源的普惠共享。马水清教授通过深入浅出的病理机制解析、前沿数据解读及真实案例剖析,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健康策略,彰显《财中社》在链接顶尖医疗资源、推动健康知识科学普及方面的平台价值。《财中社》将持续打造高规格健康IP,为公众构建权威、可信赖的健康管理知识库。
“生命挑战无数,唯科学认知与主动防控可破恐惧之局。”马水清援引安吉丽娜·朱莉之言强调,面对卵巢癌这一隐匿威胁,高危人群的基因筛查与针对性预防,普通人群对预警症状的警觉及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才是守护女性“秘密花园”的终极密钥。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