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寒冬裂变:180亿元亏损下,政策与技术引领复苏新局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李旼 1.1w阅读 2025-07-18 19:28
随着政策落地、产能整合和技术驱动的深化,光伏行业正迈向“拼效率、拼附加值”的新阶段,低质产品可能不再与高效技术同台竞争,头部企业有望引领复苏浪潮。

2025年上半年,光伏行业亏损超180亿元,产业链分化加剧。

政策强力推动“反内卷”,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加速行业洗牌,头部企业初现复苏曙光。

“反内卷”政策驱动,行业迈向有序整合

光伏行业近年因盲目扩张陷入“内卷”泥潭。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末,国内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均超1100GW,远超2025年全球600GW和中国250GW的需求。组件价格跌至0.6元/W,低于行业协会测算的0.68元/W成本线。《人民日报》指出:“一些地方政府热衷招商引资,给土地、给政策、给资金,2024年光伏投资超8000亿元,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治理“内卷式”竞争,强调“依法依规遏制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7月3日,工信部召集14家光伏企业和行业协会座谈,部长李乐成表示:“要聚焦重点难点,综合治理低价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行业层面,头部企业积极响应。通威股份(600438)、协鑫科技(03800)、大全能源(688303)等7家硅料龙头组成“收储联盟”,计划于9月22日前完成中小产能并购协议,整合多晶硅库存,加速去产能。联盟措施已初见成效,7月16日当周,N型复投料均价达4.17万元/吨,环比上涨12.4%;N型颗粒硅均价4.10万元/吨,环比上涨15.2%。多晶硅2508合约价格从30400元/吨涨至40000元/吨上方,成交活跃度显著提升。

中信期货分析师郑非凡分析,对比以往,本轮“反内卷”政策层级更高,行业协同性更强,强调市场化并购和质量标准倒逼落后产能退出,为行业划定“不低于成本销售”底线。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进一步指出,与其期待周期性复苏,不如直面产业的颠覆性重构,通过市场化兼并重组和技术淘汰机制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上游承压加剧,硅料硅片成亏损重心

2025年上半年,光伏主产业链普遍亏损。据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公告统计,11家A股光伏企业预计亏损156.75亿至180.55亿元,其中通威股份预亏49亿至52亿元,晶澳科技预亏25亿至30亿元,合盛硅业(603260)和弘元绿能(603185)等硅片企业亏损环比扩大。通威股份在业绩预报中披露,国内外新增装机规模持续增长,但供需失衡导致产品价格低迷,存货减值进一步加剧亏损。

硅料环节受冲击尤重。高盛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多晶硅库存达140GW,相当于2025年下半年月均需求量34GW的四倍。硅业分会数据表明,上半年多晶硅产量59.6万吨,同比下降44.1%,但价格仍跌破现金成本。N型M10硅片价格自4月高点下跌31%,弘元绿能二季度预计亏损2.28亿至2.88亿元,环比增幅超100%。

为应对困境,头部企业主动减产。隆基绿能和京运通将开工率控制在50%至60%,通过加快库存周转和优化生产降低损失。京运通(601908)公告称上半年及时调控产能利用率,亏损幅度有所收窄。尽管如此,硅料和硅片环节的供需矛盾仍未根本缓解,短期内盈利修复面临挑战。

下游韧性显现,技术与全球化驱动复苏

下游电池和组件环节展现较强韧性,部分企业业绩改善明显。隆基绿能(601012)上半年亏损24亿至28亿元,但同比减亏24.43亿至28.43亿元,二季度亏损环比一季度进一步收窄。其HPBC2.0组件效率超25.9%,凭借高转换效率和高安全性,上半年出货量达40GW,重回全球第一。隆基绿能负责人表示:“通过加强运营管理和技术迭代,HPBC2.0组件签单量快速增长,助力业绩修复。”

爱旭股份(600732)二季度扭亏为盈,预计净利润0.2亿至1.3亿元。其ABC组件结合异质结与背接触技术,在欧洲分布式市场溢价0.2元/W,海外出货占比超70%,毛利率持续改善。爱旭公告表示,通过深耕欧澳日等高价值市场,优化产品结构,存货跌价损失大幅减少。

横店东磁(002056)表现尤为亮眼,一季度盈利4.58亿元,二季度预计盈利5.02亿至5.92亿元,环比增长9.61%至29.26%。公司表示:“海外产能差异化布局和技术优势推动满产满销,东南亚产线出货量持续提升。”晶科能源(688223)的Tiger Neo 3.0组件量产效率达26.7%,通过低温钝化和隐形栅线技术实现0.3%至0.5%的效率增益,进一步巩固市场竞争力。

AI技术成为下游复苏的重要推手。隆基绿能AI产线将182mm硅片非硅成本降至0.35元/片,生产效率提升30%。协鑫光电的AI高通量设备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运行,每日产出1800组高精度数据,电池效率差异控制在0.75%以内。华闻期货分析师张靖靖评论:“AI技术的普及加剧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凭借资金和技术优势加速智能化转型,毛利率显著高于传统企业。”

辅材环节弹性突出,细分龙头率先突围

相比主产业链的剧烈震荡,辅材环节展现较强抗压能力。宇晶股份(002943)主营硅片加工设备和金刚线,受益于N型硅片薄型化趋势,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超200%,海外订单同比增长70%。南玻A(000012)优化光伏玻璃产品结构,与隆基股份、晶科能源等头部企业保持稳定供货,预计二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163%至344%。

光伏支架生产商清源股份(603628)通过差异化竞争,预计上半年净利润7500万至9000万元,同比增长40.39%至68.47%,公司公告称海外优质市场出货量持续提升,东南亚本地化渠道增强了订单稳定性。福莱特(601865)虽受光伏玻璃价格下滑影响,预计上半年净利润2.3亿至2.8亿元,同比下降81.32%至84.66%,但仍保持盈利,显示辅材环节的相对韧性。

辅材企业的技术壁垒和客户粘性使其成为行业复苏的先行指标。例如,靶材、银浆等高技术壁垒品类受价格战影响较小,订单稳定性强。西安工程大学产业发展和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王铁山表示,光伏行业已进入深度调整期,技术升级和协同管理能力强的企业将率先迎来曙光,辅材龙头凭借高附加值和稳定供需关系展现业绩弹性。

行业分化加剧,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

2025年上半年的180亿亏损反映了粗放增长模式的终结,也标志着光伏行业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起点。集邦咨询数据显示,在30家披露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中,仅8家扣非净利润为正,2家实现同比增长,主产业链下游优于上游,辅材环节表现更稳。

政策推动下,产业链价格回暖。集邦咨询7月17日报告显示,硅片和电池片价格环比上涨15%,行业复苏信号显现。中泰基金经理王路遥分析,减产和去产能有助于缓解行业竞争烈度,推动价格回升,但存量过剩的消化仍需较长时间。

技术领先和全球化布局的企业正脱颖而出。隆基绿能、爱旭股份等通过高效组件和AI技术优化成本,抢占高价值市场;辅材龙头如宇晶股份、南玻A凭借技术壁垒率先走出周期底部。相比之下,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二三线企业因产品同质化,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朱共山建议:“可以通过绿色分级定价值,导入‘深绿’‘浅绿’等绿色价值分级体系,杜绝‘拖拉机’与‘劳斯莱斯’同台‘卷’价格……形成‘研发投入—技术溢价—利润反哺’的发展闭环。”

随着政策落地、产能整合和技术驱动的深化,光伏行业正迈向“拼效率、拼附加值”的新阶段,低质产品可能不再与高效技术同台竞争,头部企业有望引领复苏浪潮。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