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2日,金力泰(300225)连发三份公告,上演了一场大股东、董事会与监事会之间的博弈,市场嗅到公司控制权“内斗”的气息。
此前,公司因年报“难产”于5月6日起停牌,至今仍未发布,退市风险交织。
第一大股东提案:从“董事会否决”到“监事会力挺”
事件的核心源于金力泰第一大股东海南大禾(持股14.80%)的“提案”行动。
5月7日,海南大禾向董事会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要求补选刘锐明、刘小龙、刘雅浪、蔡兆云4人为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然而,5月16日的董事会会议上,该议案遭全票否决(0票同意,5票反对)。
董事会反对理由有三。
第一,股权归属存疑。海南大禾的股权正因纠纷处于法院审理阶段,其股东身份合法性存疑,若未来判决推翻现有股权结构,补选董事可能引发治理混乱;
第二,年报披露优先级。公司因未能在4月30日披露2024年年报已被证监会立案,董事会称需“集中精力推动年报编制”,此时召开股东大会将分散资源;
第三,提名董事资质争议。被提名人缺乏涂料行业经验,董事会认为其难以支撑公司技术研发与市场战略决策。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就此事出具法律意见书称,公司董事会基于公司目前实际经营状况对股东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表示反对是审慎的,不存在违反法律法规等规定的情形。
海南大禾并未罢休,5月17日转向监事会提交相同议案。
5月22日,监事会以3票全票通过,宣布将于7月7日自行召集股东大会审议该议案。这一“董事会否决、监事会放行”的反转,被市场解读为“内部派系斗争公开化”。
董事会阵营由5人组成,包括非独立董事罗甸(董事长)、吴纯超(副总裁),以及唐光泽、马维华、于绪刚3名独立董事。反对方强调“程序合规”与“经营稳定”。
监事会沈旭东(监事会主席)、朱顺杰、庄志良3名成员全票支持大股东提案,一方面与《公司法》赋予持股10%以上股东的召集权有关,亦不排除对大股东诉求的隐性支持。
《财中社》注意到,被提名的4人中,刘小龙为海南大禾法人代表,刘锐明、刘雅浪亦为刘氏关联人物,若当选,董事会话语权恐向大股东倾斜。
值得注意的是,海南大禾实控人刘少林曾因涉嫌合同诈骗被刑事拘留,其家族对企业控制权历来充满争议。
一切源于海南大禾与华锦资产的代持股权纠纷案
那董事会反对理由中的股权纠纷案到底是什么呢?
《财中社》梳理发现,2018年,华锦资产为拿下金力泰15%股权,斥资5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宁夏华锦。宁夏华锦从吴国政手中完成收购后,成为金力泰第一大股东,随后更名为海南大禾。
一年多后,2019年11月,华锦资产与大禾实业签下协议,将海南大禾100%股权转让给对方,作价5.07亿元。可大禾实业没付钱,双方私下达成“股权代持”——2020年10月补签协议时,还把日期倒回到签约当天,约定由刘少林(控股大禾实业99.3%)代持大禾实业股权,华锦资产为此支付2000万元代持费。
谁料刘少林转头就“反水”:不仅扣着海南大禾的公章证照不交,还在2020年12月偷偷操纵海南大禾,以3.04亿元低价抛售2050万股金力泰股票,直接让华锦资产持股权重缩水4.96%,损失惨重。
2022年11月,华锦资产将海南大禾告上法庭,要求确认股东资格,却在2023年7月一审败诉。上诉后,海南高院于当年12月发回重审。2025年5月9日海南高院受理上诉,定于6月11日开庭,判决结果将成事件最终走向的关键。
年报“难产”与财务风险
金力泰的治理乱局,叠加年报披露危机,让投资者如坐针毡。公司自5月6日起因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停牌,若8月6日前仍无法披露,将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10月6日前未果,则面临终止上市。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曾在2021年、2022年财报曾因虚构黄金贸易虚增存货与收入,被证监会处罚。
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金力泰全年实现净利润3091万元,同比增115.66%,其中,非经常性损益(政府补助、投资分红为主)占比高达15%。2025年一季度预计净利润450万-65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金额240万-380万元,占比超50%,主营业务的盈利可持续性成谜。
现金层面,2024年前三季度,金力泰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0.65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2.17亿元、筹资现金流净额0.41亿元、账上资金不足1亿元。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