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并购失灵:朗姿股份5亿套现若羽臣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吴若凡 1.9w阅读 2025-09-30 21:15
若没有减持若羽臣的多笔“非经常性收益”,朗姿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将呈现同比下滑态势。

9月30日,若羽臣(003010)发布公告称,朗姿股份(002612)此前披露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朗姿股份最终累计减持662.78万股;减持完成后,朗姿股份持股数量仍余1355.37万股,占若羽臣当前总股本约4.36%,正式退出持股5%以上的重要股东行列。

值得指出的是,朗姿股份主业增长遭遇瓶颈,在医美行业连锁化率提升受阻、机构营收普遍承压的背景下,如何将资本运作积累的资源转化为医美服务的专业竞争力,成为朗姿股份当下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十年持股

朗姿股份与若羽臣的交集始于2015年的战略投资。

当年5月,若羽臣进行第三次增资扩股,朗姿股份以 1.1亿元现金认购1500万股,取得20%股权成为若羽臣发起人股东。彼时,双方还达成业务协同,若羽臣为朗姿旗下阿卡邦童装品牌提供代运营服务。不过这份协同并未持续太久,2016年8月合作便宣告终止,朗姿股份在若羽臣的“财务投资”属性日渐清晰。

2020年9月,若羽臣在深交所主板上市,募集4.63亿元成为“主板电商代运营第一股”。在若羽臣的持股解禁后,朗姿股份便开启了减持动作。2022年9月,朗姿股份首次披露减持计划,最终减持1.7887%,套现3563.33万元;2023年5月,朗姿股份减持再启,0.92%股权套现2529.51万元。

2025年,朗姿股份减持提速。

2月披露计划减持3%股权后,截至5月20日,朗姿股份在若羽臣持股比例从10.3%降至7.3%,套现2.17亿元。6月8日,朗姿股份再次抛出3%减持计划;即便若羽臣为稳定股价,在次日紧急将回购价格上限从30.22元/股上调至88.4元/股,并动用10 亿-20 亿元资金护盘,朗姿股份仍在6-8月间分三波完成531.03万股减持,最终以4.999998%的持股比例“摘帽”重要股东。

9月,朗姿股份又共计减持了38.31万股。根据若羽臣2025年9月30日发布的公告,朗姿股份的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自2025年7月1日至9月26日,朗姿股份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合计减持662.7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2.99%。减持后,朗姿股份持有若羽臣1355.37万股,占当前总股本4.36%。

截至9月30日,朗姿股份累计套现超5.1亿元,较1.1亿元初始投资收益赚超4亿元,且未计入分红所得及剩余若羽臣4.36%股权。值得指出的是,若羽臣以超高分红表现著称,却依旧无法挽留“逐利”的朗姿股份。

“清仓”减持

朗姿股份对若羽臣的减持套现,是其“医美并购铺路、资本套现获利”模式的延续,而这一模式在2020-2021年的医美概念热潮中达到顶峰。

2016年,朗姿股份正式进军医美,随后开启并购模式。2020年6月-2021年6月,公司密集披露并购动作,将西安美立方更名纳入米兰柏羽体系、加码轻医美赛道,每次公告都推动股价异动,一年内股价从约8元/股飙升至71.6元/股的历史高点,涨幅高达 795%,一度成为医美连锁“龙头”。

与朗姿股份分批减持若羽臣持股不同,朗姿股份股价登顶的2021年6月,朗姿股份实控人申东日之父申炳云随即启动大笔减持,通过集中竞价与大宗交易等方式“清仓式”减持朗姿股份,合计套现约6.33亿元。

狂欢过后是回归。自申炳云套现,朗姿股份股价从71.6元/股高点持续走低,截至9月30日收盘,已跌去54.42元,跌幅约75.9%。盛筵难再,9月30日朗姿股份报收于17.18元/股。

除却创始人家族的“清仓”式减持影响投资者信心外,朗姿股份的扩张模式亦存商榷。

有分析认为,朗姿股份主要依靠资本并购、快速建立起连锁医美渠道,与医美行业的本质特征存在根本性冲突。由于医美服务高度依赖执业医师个人技术、消费者信任和品牌口碑,天然趋向“小而美”和去中心化;而朗姿股份依赖资本驱动,通过快速并购整合形成连锁规模,并购模式忽略了医美行业“医生和服务”的核心。而一旦知名医师流失,朗姿股份并购而来的资产回报就难免大打折扣。

不完全统计,朗姿股份先后将42家医美机构纳入体系,但“买买买”并未同步解决医师资源整合与服务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买买买” 模式难以有效整合医生资源、保证服务质量的标准化和持续性,也未能建立起真正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而伴随国内医美市场向更精细化、医生主导的个人工作室或精品机构演化,朗姿股份大规模连锁模式亦面临严峻挑战。

此外,医美行业的利润分配结构本就对下游机构不利,上游材料厂商长期占据50%-70%利润,下游机构虽贡献55%-60%产值,利润占比仅10%-25%,还要承担资产折旧、高人力成本压力。

2025年以来,医美行业转型风暴隐现。德勤《2025 年中国医美行业洞悉报告》显示,中国医美市场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竞争”,这是行业成熟的必然过程。2025年上半年医美上市公司业绩分化加剧,专注于材料创新、连锁化、精细化运营的企业脱颖而出,而传统填充剂赛道企业因竞争加剧及消费理性化影响,遭遇增长瓶颈。

整体而言,目前医美机构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从原先的“规模比拼”转向“价值深耕”,是朗姿股份亟需正视的行业趋势。

减持撑场

2025年上半年,朗姿股份业绩亮眼。

数据显示,朗姿股份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4亿元,同比增长64.09%。其中,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若羽臣部分股票,累计成交金额2.17 亿元,扣除成本和相关交易税费后确认投资净收益1.66亿元,影响当期净利润1.41 亿元。

而朗姿股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6亿元,同比下降2.70%。由此计算,减持若羽臣带来的收益,贡献了朗姿股份50%以上的净利润,直接填补了朗姿股份主营业务的盈利缺口。若没有减持若羽臣的多笔“非经常性收益”,朗姿股份上半年净利润将呈现同比下滑态势。

事实上,朗姿股份的期内经营业绩已出现下滑,主营业务的盈利压力进一步凸显。2025 年上半年,朗姿股份医美业务营收13.33亿元,同比下降 6.1%。其中,依赖米兰柏羽6家门店贡献近半营收,而28家晶肤医美门店营收占比不足20%,单店盈利分化严重。

相形之下,美丽田园通过服务升级与客群深耕实现医美收入同比增长13%,新氧青春诊所凭借轻医美连锁的精细化运营达成 426.1%收入增幅。

朗姿股份旗下七大品牌中,仅晶肤医美和韩辰医美实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增长,其余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具体来看,米兰柏羽营收6.58亿元,同比下降 6.6%;五洲医美营收0.88亿元,同比下降19.2%;雅美医美营收0.77亿元,同比下降28.4%;晶肤医美营收2.40亿元,同比增长6.0%;韩辰医美营收1.99亿元,同比增长9.5%。

此外,朗姿股份医美业务的手术类项目萎缩亦较明显。2025 年上半年手术类项目营收1.73亿元,同比下降18.9%;非手术类项目营收11.60亿元,同比下降3.8%。在医美行业向 “质量竞争” 转型的背景下,朗姿股份仰赖并购、连锁规模的模式面临不小挑战。

至于朗姿股份最初的主营——时尚女装,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渠道38.6%增长(618 电商支付额5.14 亿元),但受线下客流恢复缓慢、消费需求疲软影响,整体营收未能扭转下滑趋势;绿色婴童业务聚焦高端品牌“ETTOI 爱多娃”优化供应链,提升了产品毛利率,但营收规模占比极低,短期内无法成为业绩支撑点。

需要指出的是,若羽臣这一“利润奶牛”的减持已去75%,后续减持空间大幅收窄。这意味着,此前依赖“减持参股公司股权”填补业绩缺口的路径难以持续,而医美业务的并购扩张仍需持续资金投入,主营业务盈利不足与资金需求增加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申东日的“资本故事”会如何持续?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