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申万菱信旗下两只发起式基金一同披露基金合同终止公告,再度引发业内对发起式基金“三年大考”的关注。这两只基金——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混合发起式与申万菱信养老目标日期2040三年持有期混合发起式(FOF)——均成立于2022年8月2日,恰在满三年当日触发合同终止条款,因资产净值分别仅为833万元和2526万元,远低于2亿元的存续红线。
作为发起式基金,两只产品均包含特殊条款:若三年对应日日终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且不得通过持有人大会延续。这一设计初衷是通过基金公司自掏1000万元启动资金绑定利益,但实际运作中未能避免规模萎缩。截至今年中报,碳中和智选规模较成立时缩水超90%,累计亏损达43.14%,落后业绩基准10.24个百分点;养老目标2040成立以来回报-0.15%,落后业绩基准5.3个百分点,但规模仍不足成立时的四分之一。
清盘背后折射出市场环境与产品策略的深层矛盾。2022年成立时,碳中和概念正值政策红利期,养老目标基金也因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备受关注。但此后新能源板块经历深度调整,申万菱信碳中和智选持仓的电力设备、公用事业等行业指数三年累计下跌超30%,导致基金净值长期低于面值。养老目标基金则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尽管采用FOF形式分散风险,仍难以抵消股市下行压力,其持仓的偏股型基金回撤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清盘并非孤立事件。申万菱信今年已有6只发起式基金退场,包括双禧混合、鑫享稳健混合等产品,清盘原因均为“三年后规模不足2亿元”。目前,申万菱信旗下16只发起式基金中12只产品规模合并值低于2亿元,其中申万菱信绿色纯债债券型发起式即将于8月30日迎来“大考”。这种集中清盘现象暴露出该公司在产品布局、投研能力及持续营销方面的短板。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事件凸显发起式基金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尽管自购资金锁定三年,但缺乏持续的投研支持和市场培育,仍难以避免产品沦为“迷你基”。对基金公司而言,需在热点主题产品发行时更注重长期投资价值评估,而非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对投资者而言,应警惕持有期结束前的流动性限制,优先选择投研实力稳定、规模适中的产品。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