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5日,禾赛(HSAI)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交出亮眼成绩单:期内营收7.1亿元,同比增长超 50%;净利润突破4000万元,扭亏为盈;激光雷达总交付量达35.2万台,同比激增306.9%。
其中,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产品交付30.4万台、机器人领域交付4.9万台,业绩增速尤为抢眼。
然而,在智能驾驶加速向纯视觉体系靠拢的行业浪潮下,禾赛科技依赖低价策略和中低端产品实现的增长,正面临市场竞争升级、性能妥协隐患及技术路线冲击的多重考验,业务增长的可持续性隐忧暗藏。
降价降线抢市场
从财报数据来看,禾赛出货量涨势抢眼。2025年前六个月,禾赛激光雷达总交付量已达54.8万台,同比增长276.2%,超越2024年全年交付量。ADAS领域,禾赛近期斩获9 家头部车企的20款车型定点,核心客户涵盖吉利(00175)、长城汽车(601633)、长安汽车(000625)等主流车企,订单储备较足。
从行业竞争维度看,禾赛的低价策略已显现短期成效。此前,禾赛CEO李一帆曾表示:2025 年将激光雷达价格减半。同比高速增长的销量,可见禾赛以低价策略打开市场的选择,成效不错。
前期受速腾聚创(02498)等竞品压制导致装机量下滑后,禾赛凭借价格优势在2025年实现反弹,装机量明显回升,单季度营收数据同步修复。
在车规级市场,禾赛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将重点转向中低线数产品。其主力车规产品线之一的ATX系列,在原本128线的 AT128基础上将线数降至64线,售价大幅压降至数百元级别,成功打入10万元级车型平台。这一举措意味着禾赛在车规领域以“降线降价”方式抢占中低端市场,通过牺牲部分性能来换取更大的市场覆盖面。
问题在于,“降价降线”虽是扩大市场份额的有效策略,却也是“友商”最没跟进门槛的竞争手段。而在国家各相关部委开始出手整治汽车“内卷”问题后,禾赛上述策略的可持续性有待时间进一步验证。
同时,低价策略更大的隐忧,其实来自性能妥协。激光雷达在强光、雨天等复杂天气条件下,车规级的64线ATX系列与128线的 AT128相比,在点云密度、测距精度和环境适应性上存在明显差距,可能在高速行驶、复杂路况等场景下的感知能力有所不足,无法满足车型对激光雷达的安全高性能需求。
另一方面,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汽车智驾纯视觉体系的崛起对激光雷达业务形成直接冲击。以特斯拉(TSLA)为代表的车企长期坚持纯视觉路线,国内汽车厂家也纷纷跟进。
7月百度(BIDU/09888)Q2高管会消息称,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复盘中,明确要求旗下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萝卜快跑"要果断调整方向,全面转向纯视觉技术路线。这与其之前一直坚持的多传感器融合路线截然相反。
小鹏汽车(XPEV/09868)明确表示在辅助驾驶、自动驾驶领域将坚持纯视觉路线,其全新车型通过三颗自研图灵 AI 芯片实现 2250TOPS 算力,配合5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在复杂场景通过率和泊车精度等方面表现出色,硬件成本较激光雷达方案降低 60%以上。
激光雷达作为高精度感知硬件,虽在测距精度和恶劣环境适应性上有优势,但成本较高是其致命短板。而随着纯视觉技术通过算法优化不断提升感知能力,部分车企开始重新评估激光雷达的必要性,甚至减少或取消激光雷达配置。
若这一趋势持续蔓延,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势必萎缩。禾赛作为行业头部,其核心的ADAS激光雷达业务不仅出货量增长受限,盈利空间也将被压缩。
“第二曲线”隐忧
汽车市场发展态势明朗,如何开辟“第二增长曲线”成为禾赛当务之急。也因此,禾赛2025年第二季度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量同比大幅增长743.6%,颇受投资者追捧。
需要指出的是,禾赛亮眼的机器人领域产品交付,仍然是低价先行,与当下风口的“具身智能”对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的需求,并不相契。
以禾赛与追觅科技的合作为例,二者合作聚焦于割草机器人领域的中低端激光雷达产品,其中的JT16激光雷达也凭借成本优势,成功获得追觅品牌30万台订单。这其中,既有追觅切入割草机器人领域相对较晚,主打低价产品打开市场空间的策略选择,也有禾赛产品的低价精准契合了追觅通过高性价比、快速切入培育期市场,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有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从核心性能指标来看,禾赛供应给追觅的激光雷达以16线产品“JT16”为主,这一线束数量在当前机器人领域激光雷达市场中属于入门级配置。
如前所述,线束数量直接影响点云密度和环境感知精度,更高线数意味着能捕捉更丰富的环境细节,理论上在障碍物识别、路径规划等功能上表现更优。在测距能力和角分辨率方面,禾赛JT16虽能满足庭院场景的低速、基础避障需求,但与面向工业级机器人的256线、512线高端产品相比差距显著,后者可实现百米级测距和亚度级角分辨率,更能应对复杂动态环境。
与其他竞品相比,禾赛“JT16”的中低端定位更为明显。速腾聚创“E1R”搭载144 线数字固态激光雷达,集成全球首款数字化 SPAD-SoC芯片和2D VCSEL芯片,拥有120°×90°超广视场角及每秒26万点的探测能力,可帮助割草机器人精准探测地形并识别 99%以上庭院障碍物,碰撞风险降低90%;亮道智能的“LD Gen2 Lite”为等效192线超高线束激光雷达,拥有 120°×90° 的超大视场角,能够高效扫描并构建厘米级高精度三维地图,基于上述地图,割草机器人可实现稳健的厘米级SLAM定位。
显然,在探测能力、障碍物识别率、定位精度等关键性能指标上,禾赛JT16与这些高线数竞品存在较大差距。
从技术门槛和成本结构来看,“JT16”是一款 360°机械式激光雷达,这类16线激光雷达采用相对成熟的机械旋转技术方案,核心元器件集成度较低,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均低于高线数纯固态产品。
也正因此,禾赛机器人感知业务高级总监佀新泉受访时表示,“JT16”从设计到最终量产交付,禾赛只用了半年多。它的交付增速也是所有产品中最快的,发布不到5个月就超过了10万台。
行业调研显示,16线激光雷达的单位成本通常仅为32线产品的60%-70%,这使得追觅能以较低成本完成割草机器人的感知系统搭建,其终端产品定价可下探至中低端市场,快速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此外,16 线产品的抗干扰能力较弱,感知稳定性不及高线数产品。禾赛机器人产品销量的增长,本质上是对行业初期消费者“重性价比、轻高性能”需求的短期适配,而非禾赛技术壁垒或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当行业竞争焦点转向技术迭代与性能升级,缺乏高端产品支撑的机器人业务增长终将失去动力,而当前看似亮眼的交付数据,不过是行业初期市场空白下的偶然红利,难以构成持续盈利的核心支撑。
对禾赛而言,若不能尽早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上打破路径依赖,无论是ADAS还是机器人业务,其盈利的可持续性挑战可能会眨眼即到。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