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名大V罗永浩与西贝莜面之间关于预制菜的争论一度甚嚣尘上。随着西贝发布道歉信、罗永浩宣布不再追究西贝及其创始人贾国龙的法律责任,双方的口水战告一段落。
不过,由此引发的消费者对餐饮企业是否使用预制菜及顾客是否应有知情权的关注,并没有停止。《财中社》注意到,一些餐厅如喜家德水饺将“拒绝预制”的标语涂抹遮盖,绿茶集团(06831)也撤去了无预制的标识。
实际上,早在上市招股书中,绿茶集团就已经承认,部分菜品甚至是招牌菜都由第三方预加工,厨房员工只需烘烤即可上菜。
绿茶频陷预制菜风波
9月17日,“黑猫投诉”微博发文指出,近日多名网友发现,绿茶餐厅外卖的一次性餐具上,原本印有的“无预制菜”字样被涂黑,仅留下“现炒、实惠”字样。
不仅如此,有媒体实地采访发现,部分绿茶餐厅门店外已经没有“本店无预制菜,现点现做”的广告语。
需要说明的是,之所以绿茶餐厅门口有无预制菜的广告语,还是因为一年前的预制菜风波。
2024年3月,绿茶餐厅被发现,其备受顾客喜爱的菜品佛跳墙并非现场制作,而是一道预制菜,加热之后即可上桌。绿茶餐厅既没有告知消费者,也没有在菜单中标注“预制菜”字样。
事情发生后,绿茶餐厅很快下架了该菜品。2025年6月接受采访时,绿茶集团创始人王勤松表示,因为佛跳墙事件,公司不仅在店门口摆上“绝不出售任何预制菜”的标识语,连有预制菜嫌疑的菜品也都不再售卖了。
这些菜品下架之后,公司在每家门店都挂出“本店没有预制菜”的牌子。
佛跳墙事件就发生在一年多前,王勤松接受采访也就是三个月前,言犹在耳,绿茶集团再次因为菜品预制问题受到了市场关注。
也就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勤松表达了自己认为的预制菜标准,他所理解的预制菜就是:产品在别的地方加工熟以后冷冻,到店后不需要任何烹饪,加热或者不热就直接可以食用。
这也是与同行交流时,“大家相对认可的说法”,王勤松表示。
招牌菜预制
2025年5月,数次谋求IPO的绿茶集团终于在港交所上市。《财中社》注意到,在上市招股书中,绿茶集团已经明确表示,部分菜品提前预制。
根据招股书,绿茶集团有一部分招牌菜是由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制备的提前处理食材及烘焙产品。例如,公司的招牌菜绿茶烤鸡仅需要其厨房员工以预制酱包腌制鸡肉并将其放入烤箱烘烤一段时间便可上菜。
绿茶集团在招股书中说明,在可行的情况下,公司将食材的大部分制备过程分配给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的高度标准化设施。在为顾客烹煮及上菜前,公司只需在餐厅对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所供应的食品进行相对较少的标准化制备工序,即可高效完成。
截至2025年4月14日,绿茶集团与20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合作。而2024年12月10日,与公司合作的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为190家。约4个月时间,增加了15家第三方食材加工公司。
经过第三方食材公司提前处理食材及烘焙产品,菜品在上菜之前需要在绿茶餐厅进行相对较少的标准化制备工序。第三方食材公司提供的猪肉、鸡肉和水产品保质期为三个月。
招股书显示,绿茶集团前五供应商中,基本以食材处理商为主。以2024年为例,公司前五供应商中,有两家是食材处理商,有两家是食材批发及处理商,还有一家直接是“提前处理食材处理商”。
2024年,绿茶集团从前五供应商处合计采购2.4亿元,占到了采购总额的18.2%。2022-2023年的情况大同小异,前五采购商的身份与2024年并无太大差异。
对于绿茶餐厅菜品是否预制,社交媒体上早有讨论,质疑声早已有之。“本店没有预制菜”的牌子并没有打消顾客的疑虑。
绿茶集团实控人王勤松接受采访时也已经表示,有了这个“本店没有预制菜”标识,该相信的还是会相信,也有不相信的人,可能没有去店里尝试过,但“我们必须表达这个态度”。
那么,如今绿茶餐厅撤去“本店没有预制菜”标识,外卖涂黑原本印有的“无预制菜”字样,这又是想表达什么呢?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