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3日凌晨,一条微博动态掀起轩然大波。
“接下来我将致力于让魅族22卖不掉这个使命”——这句狠话出自魅族前高级副总裁、被称为Flyme系统“灵魂人物”的杨颜之口。
杨颜曾与魅族命运紧密相连十余年,如今却以最决绝的方式与老东家公开决裂,不仅让即将发布的魅族22系列蒙上阴影,更将魅族横跨中国智能手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又一次推向公众视野。
十年风流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处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的关键期时,魅族站起来了。
2009年2月18日,魅族创始人黄章领导开发的首款魅族手机M8正式在全国发售,短短两个月后,销量就已达到10万部;五个月后,销售额更突破5亿元。
仅有初中文凭的黄章,一路带着魅族从MP3转型智能机,一度是小米(01810)创始人雷军之前妥妥的“中国乔布斯”。彼时,苹果(APPL)刚入中国市场不久,华为手机业务尚未崛起,魅族的老对手“雷布斯”还未创办小米。在中国智能机领域,魅族是当时唯一能和iPhone相提并论的国产品牌。
2011年1月1日,魅族M9首发当天,北上广深魅族官方店铺前千人排队,甚至由于全国预订M9火爆异常,直到2011年4月1日M9才正常供货。
杨颜正是在这一年加入魅族。之前,他是设计公司Eico Design的创意总监,他即将成为魅族Flyme的奠基人。
彼时的魅族尚是一家“小而美”厂商,凭M8在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站稳脚跟,黄章便一直致力于优化魅族的使用体验。杨颜的到来,恰逢其时填补了魅族在软件体验上的短板,他主导设计的M8手机UI(用户界面),为日后Flyme系统奠定了简约优雅的设计基因。
在魅族创始人黄章“做好产品就能解决一切”的理念下,杨颜的才华迅速得到施展。
2014年,他升任魅族研发副总裁,全面负责Flyme OS的设计、开发与运营,成为公司核心管理层成员。这一时期,魅族正经历从小众品牌向大众市场的战略转型,杨颜带领的Flyme团队顺理成章地成为这一转型的关键支撑。
2015年是杨颜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这一年12月,魅族在北京举行的 Flyme 年终沟通会上,杨颜骄傲地宣布——Flyme注册用户数突破3000万,应用商店总下载量超过100亿,营收能力同比增长12倍。从最初的两三百人扩张到一千多人,Flyme团队的壮大印证了杨颜的管理能力,也反映出魅族在软件生态上的野心。
在杨颜的主导下,Flyme系统以其流畅的交互体验和人性化设计,成为魅族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甚至被业内誉为“安卓之光”。他主导重组了研发中心的产品、设计和运营团队,引领魅族向移动互联网领域进军,为2014-2015年魅族销量的爆发式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具体而言,魅族手机的销量从2014年的440万台飙升至2015年的2000 万台,同比增长350%。
这一时期,杨颜与白永祥、李楠并称 "魅族三剑客",成为黄章之外最受瞩目的魅族高管。2016年10月,在Flyme秋季媒体沟通会上,杨颜为游戏中心活动获奖用户直接颁发保时捷718跑车大奖,这一高调举动既彰显了Flyme的市场地位,也凸显了杨颜在公司的核心影响力。
战略分歧
杨颜为魅族“抛头颅、洒热血”,魅族越做越大;同期,老对手小米在创始人雷军的带领下,也在疯狂蚕食国产中低端机的市场。
2010年,黄章退出魅族日常管理。但黄章退出后,魅族却迎来了多方“夹击”。
首当其冲的就是魅族与高通(QCOM)的多年官司,重创了魅族的资金链。2013-2014年,又因MX2、MX3等机型库存积压,资金链进一步承压。高管、员工在此时也大量流失。
与此同时,小米以“1999元”的性价比策略三年卖出6000多万台,价格战让魅族陷入被动。
2014年2月10日,魅族请回黄章重新担任CEO。黄章表示,公司将引入投资,采取员工股票和期权激励制度,吸引更多人才,用更多分享创造更大共赢之门,“引入投资人做强做大”。
在黄章主导下,彼时,格力高层造访、获得阿里巴巴(09988)的融资都被魅族大为宣传。但宣传归宣传,股权激励最终是否落至实处,外界无人知晓;魅族最终并未IPO(首次公开募股),亦让股票激励成谜;而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魅族进行股权激励,作为魅族核心高管之一的杨颜,肯定会是重点激励对象之一。
“救火”完成后,2015年黄章再次淡出魅族的日常管理,日常业务交给副总裁李楠等负责。
魅族的扩张带来销量增长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2015年,魅族净亏损超10亿元,负债总额近89亿元,净资产出现-16亿元的赤字。2016年,魅族虽然实现扭亏为盈,但全年发布14款产品却仅完成2200万台销量,未达2500万台目标,扩张策略的边际效益开始递减。
2017年2月,黄章又一次责无旁贷出山,并提出“打造梦想机”战略,魅族进入收缩调整期。同年5月,公司进行组织架构大调整,新组建魅族事业部、魅蓝事业部和Flyme事业部,杨颜升任高级副总裁兼Flyme事业部总裁,达到魅族职业生涯的职位顶峰。
然而这次调整也预示着内部战略分歧的加剧——黄章主张回归初心打造高端产品,而杨颜领导的Flyme团队则面临商业化压力与用户体验坚守的平衡难题。
矛盾在2018年逐渐公开化。当年6月,杨颜不再兼任电商业务部高级副总裁;12月31日,他正式卸任Flyme事业部总裁一职。
对此,黄章打圆场称:“几年前杨颜的兴趣就偏运营了,Flyme周详一直在负责”,暗示了双方在业务重心上的分歧。尽管转任CEO特别助理,级别与李楠等平级,但这一“虚职”安排实际上意味着杨颜逐渐淡出魅族核心管理层。
2020年2月,杨颜的职务调整为首席营销官(CSO),但这并未改变他在公司的边缘化处境。随着 "魅族三剑客" 中的白永祥、李楠相继离职,杨颜也成为了初代核心团队中最后离开的成员。
2024年2月,杨颜以“老魅友”的身份出席魅族的一场特别活动并作为特邀嘉宾进行演讲,此时的公开报道中已称其为“前Flyme负责人”。
吉利往事
不仅是与魅族创始人的分歧,2022年7月,吉利(00175)旗下星纪时代以79.09%的控股权完成对魅族的收购,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吉利时代”。收购完成后,星纪时代副董事长沈子瑜接任魅族董事长,黄章进一步退居产品战略顾问职位,其持股比例亦从49.08%骤降至9.79%。
此前2021年,黄章的弟弟黄质潘接棒担任魅族CEO,全面主导公司日常运营。2023年3月,星纪魅族集团正式成立,黄质潘出任手机事业部总裁。此后,星纪魅族集团CEO一职历经沈子瑜、苏静,直到2025年7月黄质潘再度掌舵。
吉利入主后提出“人车家”生态战略,需要熟悉魅族软硬件体系的老将推动与汽车业务的协同。不过魅族仍然没有摆脱一直以来的“跳票王”称号。2023年魅族20系列首销即告缺货、延期,也暴露出魅族在供应链整合与研发节奏把控上一如既往的不足。
有前魅族员工向媒体直言,“现在的魅族管理层几乎无人真正懂产品,有能力者早已被迫离开”。人才流失的恶果在魅族22系列上集中显现——这款原计划7月发布的旗舰机两次延期,官方解释为“追加13项影像算法迭代”,但背后反映的是研发实力的衰退和决策效率的低下。
在魅族鼎盛时期,杨颜主导的Flyme系统凭借3000万用户基础和独特设计理念,成为魅族抗衡小米MIUI的重要力量。但随着行业进入红海竞争,魅族在规模化与产品初心之间摇摆,Flyme系统更新速度与体验优化力度大不如前,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杨颜在2024年短暂回归担任演讲嘉宾,当时他对Flyme AI功能的介绍被外界解读为“和解信号”,但如今看来,这或许只是资本主导下的短暂妥协。
对杨颜而言,如今的这场公开决裂宣泄了多年积怨,也引发业内猜测其是否因股权等利益纠葛而不愿和解。魅族在2014年的“空头支票”,最终大概率随着被吉利收购而化为“泡影”。
杨颜的职业生涯,某种程度上也是魅族兴衰起伏的写照。魅族22正式发布前,杨颜还有很多话可以说。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