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增利降、现金承压,贝达药业谋求H股上市补血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汪明琪 1.2w阅读 2025-09-11 15:46
贝达药业拟H股上市引关注,上半年公司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合作款逾期未付,现金流承压,多款核心药品面临激烈市场竞争,资金与业绩压力凸显。

9月10日晚间,贝达药业(300558)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公告一出,市场迅速反应,9月11日公司A股股价盘中一度下跌逾6%,收盘时仍下跌2.67%。

业绩承压:营收增长掩不住利润下滑

从最新半年报数据来看,贝达药业正处于“增长与压力并存”的关键阶段。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1亿元,同比增长15.37%,净利润却仅为1.40亿元,同比下滑37.53%;扣非净利润亦下降11.97%。换句话说,营业额在扩大,利润却在缩水。

净利润下滑主要源于几个方面:一是计入当期损益的折旧摊销等费用升高,本期发生额达1.5亿元,同比增长179.47%;二是公司“三费”均呈上升态势。

上半年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为5.94亿元、2.61亿元和0.4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34%、23.47%和118.06%,其中财务费用大增主要因可资本化利息支出减少。作为一家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是关键指标,然而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98亿元,同比下降21.80%。

合作款逾期两年,现金流下滑

《财中社》注意到,公司对外合作中已经出现拖欠款项的情况。2018年底,为了补充三代EGFR产品的贝达药业,与手握潜力药物的益方生物(688382)签署协议:贝达药业以2.3亿元获得贝福替尼中国权益,包括5530万元首付款和后续里程碑款项。

协议白纸黑字约定:每个适应症获批后15个工作日内支付50%里程碑款,次年再付剩余50%。贝达药业在2019年如约支付了首付款后,却在2023年产品获批的关键节点“卡壳”。据披露,贝达药业拖欠BD合作方益方生物的里程碑款项1.8亿元,其中部分款项已逾期超过两年。

益方生物表示,已多次通过邮件、电话沟通、线下拜访等多种方式向贝达药业催收,并于2024年末发送正式催款函,但相关款项仍未到账。截至2024年末,益方生物已按10%比例计提坏账准备1800万元。

现金流方面,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滑14.70%至4.45亿元。这或与应收账款和存货扩张有关,较2024年末,公司应收账款增长76.53%达到1.73亿元,存货增长14.83%达到3.33亿元。

市场竞争激烈、资金承压

贝达药业目前共有凯美纳、贝美纳、赛美纳、安瑞泽等8款药品上市,其中多款产品纳入医保后销售放量。然而,公司正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凯美纳、赛美纳在EGFR-TKI市场需持续应对来自一代(阿斯利康的易瑞沙)和三代(阿斯利康的泰瑞沙)的竞争压力,贝美纳在ALK抑制剂领域面临辉瑞的克唑替尼、罗氏的艾乐替尼等不同产品的市场冲击。

贝安汀作为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不仅承受来自原研药罗氏安维汀的挤压,也面临信达生物(01801)、恒瑞医药(600276)等国产同类产品的价格和市场压力。这些市场竞争因素可能会影响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在业绩与研发承压之前,公司资金层面的压力也不容忽视。截至上半年末,贝达药业流动资产为13.59亿元,低于17.57亿元的流动负债。自2022年以来,流动比率已连续三年半低于1。在此背景下,贝达药业筹划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就发行事宜进行沟通,具体方案尚未最终确定。本次发行尚需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及香港联交所等监管部门批准,能否顺利落地仍存一定不确定性。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