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营增利降,丽珠集团转型阵痛持续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汪明琪 2.3w阅读 2025-10-24 16:40
单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28.44亿元,同比增长1.60%;但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下降5.73%,呈现出“营收微增,利润下滑”的态势。

10月23日,丽珠集团(000513)发布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16亿元,同比微增0.38%;归母净利润17.54亿元,同比增长4.86%。

单看第三季度,公司营收28.44亿元,同比增长1.60%;但归母净利润4.73亿元,同比下降5.73%,呈现出“营收微增,利润下滑”的态势。

营收不振、费用压缩保利润

表面来看,丽珠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保持增长,但细究其三季报,诸多隐忧不容忽视。

公司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5.73%,扣非净利润同样下滑4.58%,表明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出现波动。

这种“营收微增、利润波动”的表现并非偶然。2024年全年,公司营收118.12亿元,同比下降4.97%,已是连续第二年下滑。

与此同时,公司通过精细化成本管控实现利润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在营收微增0.38%的情况下,净利润实现了4.86%的增长。

利润增长从何而来?《财中社》注意到,公司前三季度管理费用4.5亿元,同比减少4.85%。此外,利息净收入也对净利润贡献不小,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对净利润的净贡献为正的1.8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493万元大幅上升,主要是因理财利息收入增加。

这种“营收不振、费用压缩保利润”的模式,暴露出盈利质量的隐忧。

化学制剂承压,聚焦高壁垒复杂制剂

丽珠集团的业务版图覆盖化学制剂、原料药、中药和诊断试剂四大板块。这种多元化布局本是公司抵御风险的天然屏障,却也暗藏危机。

化学制剂一直是丽珠的主力营收来源,但曾经的拳头产品艾普拉唑钠受医保降价影响,销售收入下滑,直接影响了公司整体收入表现。2024年,公司化学制剂收入同比下滑6.87%至61.19亿元,占营收比重为51.80%。其中,艾普拉唑钠所在的消化道领域收入同比下降11.60%。

《财中社》注意到,随着传统业务压力加大,丽珠正试图从一家传统制药企业向创新科研型医药集团转型。目前,公司创新药和高壁垒制剂在销售端占比已超过30%。

在医药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丽珠集团一直在追求“集采免疫”能力。

微球技术平台是丽珠集团的王牌。作为国内最早研发并成功产业化生产缓释微球产品的企业,公司已掌握了较高技术壁垒的微球生产工艺。

2025年,公司自主研发的注射用阿立哌唑微球(阿丽唯®)获批上市,这是全球首个长效抗精神病微球制剂。

在辅助生殖领域,公司注射用尿源促卵泡素打破国外垄断,目前国内终端占有率超90%。

不过,公司与同行相比,研发投入强度明显不足。2024年公司研发支出10.44亿元,占营收8.84%,低于化学制剂行业11.36%的平均水平。

丽珠集团正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三季报的疲软表现印证了公司传统业务增长动力的持续衰竭。随着阿立哌唑微球、司美格鲁肽等重磅产品的陆续上市,公司有望在2025年后逐步缓解增长压力。

老牌药企的转型之路从不平坦,丽珠集团能否在创新与仿制之间找到平衡点,市场正屏息以待。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