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夜,选光:极端场景与车企茧房之争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罗纳德 3.8w阅读 2025-07-28 16:28
懂车帝此次测试结果的争议,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的智驾认知在用户心智中的巨大碰撞。

7月25日,鸿蒙智行官微发文回应最近懂车帝测试:已看到某平台所谓“测试”’,不予置评。

不予置评的同时,鸿蒙智行贴出了鸿蒙智行2025年上半年辅助驾驶报告。报告显示“辅助驾驶已成出行刚需”,2025年上半年辅助驾驶总里程16.7亿公里,用户活跃度高达94.8%,人均辅助驾驶里程460公里/月。

此前,懂车帝选取了市面热门车型,在高速公路场景和城市道路场景进行模拟测试。36款车高速事故场景与26款车城市场景的测试结果显示,没有一家车企的辅助驾驶系统能够通过所有测试项目。在“高速夜间遇施工+卡车”的场景中,仅47%的测试车辆能安全避让;开进大转盘场景中,仅23%的车辆通过;而儿童突然冲出马路场景中,仅58%的测试车辆能有效刹停。

极端测试争议

懂车帝测试视频公布之后,引发了巨大的争议,甚至有网友和媒体质疑测试的结果和公正性。比如,有媒体指出,某些测试变量控制存疑,车速与跟车距离不统一——华为问界M9测试车速130km/h时跟车距离仅45米,而特斯拉(TSLA)Model 3测试车速120km/h时跟车距离达120米。

但总的来说,此次测试没有太大问题,无论是测试标准还是测试过程都相对规范,比如采用V-BOX等专业设备记录车辆速度、制动距离等数据。

当然,鸿蒙智行公布的数据也没有问题,辅助驾驶的确已经成为刚需,在大部分的场景中辅助驾驶的确给用户减轻了很多的驾驶压力。比如,鸿蒙智行辅助驾驶系统通过红绿灯路口次数达4亿次、应对别扯/加塞次数达3.2亿次、通过城区环岛次数达124万次、路口掉头次数达336万次;辅助驾驶系统泊车辅助使用次数达9938万次、离车泊入使用次数达2296万次,近七成用户使用过离车泊入、平均每天解决55万个泊车难题。

不仅如此,在如今的电动汽车市场中,是否有高端辅助驾驶功能,以及辅助驾驶能力也已经成为消费者选购汽车的重要决策因素之一。

但懂车帝的测试结果一经公布便造车如此对立,问题出在哪里?

这种对立其实代表了当下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两个极端——10%与90%。大部分的情况下,智能辅助驾驶已经可以辅助用户完成,而且大大降低了用户的驾驶负担,也带来了很好的驾驶感受;而在少部分情况下,智能辅助驾驶还非常不成熟,可靠性很低。

懂车帝此次测试引起争议最大的原因是聚焦了极端情况,导致与消费者“心中的辅助驾驶”差距甚远。比如,测试中的高速事故场景共设置了6类场景,分别是高速惊现事故车、施工路遇卡车、高速临时施工、消失的前车、高速路口遇野蛮加塞、莽撞横穿的猪。城市场景下共设置了9类场景,分别为开进大转盘、转盘内汇入、四小学生过马路、故障车躲避、平常的调头、斜刺电瓶和儿童过马路、倒车难题、疯狂电瓶、盲区藏辆左转车。

这些极端场景中,实际上是很少有用户敢于使用智能辅助驾驶来完成的。

车企茧房危害

而车企则是另一个极端。在当下车企市场营销信息织成的信息茧房中,大部分用户对智能驾驶的印象是未来已来,可以放心大胆使用辅助驾驶。

比如,问界M7的产品介绍中关于智驾的表述是这样的:超凡智驾,超强感知、超强大脑、超强算力,持续进化,有路就能开,覆盖全国,192线雷达实时扫描,助你从容面对多种复杂路况;小鹏(09868)G6的产品介绍中关于智驾的表述是这样的: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全国所有道路可用,无惧逆光、弱光、强光,看得更准、更清、更远;理想(02015)L6关于智驾的表述是“全场景导航辅助驾驶,全路况游刃有余”。

当然,车企会在不起眼的地方标注某些特殊情况的使用规则,大部分情况都需要用户来接管或者参与处理。在车企智能驾驶用前的学习视频中,也会列举很多极端情况来让用户注意。比如在宣传页面中用小字标注:“该功能目前仅为辅助驾驶,不能代替驾驶员操控,驾驶员需时刻保持必要的注意并及时干预。”

但是相对于此前大规模的信息填充,这些不起眼甚或故意缩小的字号并不能扭转这种信息不对称,不能有效扭转用户对智驾的认识。大部分的智驾用户都是在实际驾驶中被不断教育后,才会真正理解这一鸿沟。

懂车帝此次测试结果的争议,实际上就是两种不同的智驾认知在用户心智中的巨大碰撞。

从实际的操控角度,此次测试和排名并没有太大意义。在这些极端情况下,即使某款车型本次测试通过了,但下次类似的情况却不一定能通过。从驾驶角度看,没有人会在这种情况下赌自己的辅助驾驶可以通过。只有车企的辅助驾驶能力更进一步,这些极端情况可以高概率通过的情况下,类似的测试和排名才有实际价值。

当然,这次测试也有很大的价值——揭示了当下车企围绕智驾建立起来的信息茧房有多么可怕,虽然每个车企都遵守了与智驾相关的宣传标准,也提供了看起来足够的安全提示,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用户深陷在“智能驾驶已经非常完善”的信息错觉中。而这种信息错觉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问题,甚至是以安全和生命为代价。

这是车企需要反思的地方,也是整个行业需要反思的地方。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