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财经调查》栏目近日曝光了一条触目惊心的医保基金套刷黑色产业链,多家知名连锁药店参与其中,将日用品包装成医疗器械,套取消费者医保个人账户资金。
在这条黑色产业链中,部分上市公司及其旗下的连锁药店扮演着关键角色。大参林(603233)、海王星辰等知名药企均涉事其中,引发市场对医药零售行业合规经营与持续盈利能力的高度关注。
日用品“穿马甲”,生产企业与药店的“生意经”
据报道,记者走访了海王星辰、大参林、泉源堂、张仲景等多家连锁药店,发现将日用品包装成医疗器械进行医保结算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海王星辰连锁药店锦绣半岛店,记者刷医保卡买到了属于第一类医疗器械的“牙科用毛刷”。店员证实,这款医疗器械其实与普通牙刷无异。
在大参林银湾店,记者同样用医保卡买到了被归类为第一类医疗器械的牙科洁治器——其实就是日常使用的牙线。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四川成都的泉源堂大药房,美瞳隐形眼镜也可以刷医保卡购买。使用医保支付的药品或医疗器械,都应当有收费项目和对应的医保目录名称,可这款“美瞳”竟然显示为“000”。
小林向《财中社》透露,如今甚至连面膜也能刷医保卡购买。每次她去附近药店买药,店员总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购买面膜,其中就包括“可复美”品牌。值得注意的是,“可复美”是港股上市公司巨子生物(02367)旗下的核心产品。
这条黑色产业链的源头,来自于生产企业的“设计”与药店的“配合”。
河南省超亚新材料有限公司的许总向记者透露,他们将普通日用品打造成医疗器械进行生产,再以“医用级更干净、更安全”为噱头进行宣传,以此抢占市场。
许总介绍,今年公司与一家头部连锁药店合作,生产的防晒口罩和防晒袖进入了全国将近2万家药店,这笔订单的合同金额达到了9000万元。
在甘肃兰州,佛慈大药房的连锁店内,“兰肌慕”和“医妍集”品牌的所谓“医用护肤品”被放在最醒目的位置。这些产品登记的都是医疗器械,却完全被当作护肤品宣传。
品牌背后的湖南慕雪时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毛总介绍,公司和佛慈大药房合作得很好,年销售额将近1000万元。公司刘总更透露,在甘肃兰州销售的自家产品中,有六成左右是用医保卡进行结算的。
涉事上市公司:大参林的业绩高增长与合规风险
在这场医保套刷风波中,涉及多家上市公司,海王星辰、泉源堂均已退市。大参林作为国内医药零售行业的头部企业,近期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68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25.97%。
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达2.8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1.04%;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更是达到47.01%。公司表示,利润的上涨得益于报告期业务拓展及老店同店增长推动销售增长,以及毛利率提升、营运效率提升、降本控费。
分产品看,大参林2025年前三季度非药收入21.25亿元,虽然同比下降8.43%,但毛利率高达45.62%,同比提升3.32个百分点。这一毛利率水平高于公司中西成药30.12%的毛利率,也超过公司整体34.82%的毛利率水平。如此高毛利的非药业务,与央视曝光的“套刷”产品是否存在关联性?

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大参林拥有门店1.74万家(含加盟店7029家),净增门店832家。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新开自建门店300家,关闭直营门店447家,新增加盟店979家。这一减一增之间,公司的门店结构正发生显著变化。
加盟店快速扩张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加大了管理风险。加盟门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其医保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和透明度往往难以像直营店那样被有效监控。
大参林并非首次出现医保违规问题。2022年4月,漳州市医保中心在日常检查中发现福州大参林贸易有限公司漳州市水仙大街分店存在部分员工使用非法渠道接收到的医保电子凭证截图进行医保结算,并将部分药品邮寄给他人,涉及个人账户金额40.64万元。最终该店被解除医保协议。
医保基金是社会的“救命钱”,不容任何侵蚀。此次事件为整个行业敲响警钟:对于大参林等企业而言,商业的成功绝不能以牺牲合规底线为代价。守住初心,方能行稳致远。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