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金证券:自营主打“效率+节奏”,业务失衡存隐忧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翦音志 1.2w阅读 2025-09-04 11:29
在各大券商半年报中,自营业务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以国金证券为代表的中小型券商靠“效率+节奏”为自营业务增长打出了一条出路。

2025年上半年,A股上市券商的财务报告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自营投资已成为增长的重要驱动。Wind数据统计,42家上市券商上半年合计实现自营业务净收入1123.54亿元,同比大增53.53%,自营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达到44.61%,行业在“股强债稳、波动放大”的环境里普遍吃到了行情红利。

从具体券商来看,头部集中度仍然显著:中信证券(600030)以190.52亿元位居第一,其后是国泰海通(601211)93.52亿元、中国银河(601881)73.99亿元、申万宏源(000166)72.97亿元、中金公司(601995)72.52亿元,华泰证券(601688)、国信证券(002736)、广发证券(000776)也都在50亿元以上;增速榜上,长江证券(000783)同比增长668%,居于首位,国联民生(601456)、华西证券(002926)、浙商证券(601878)等亦大幅攀升。

在一片向好的自营业务中,国金证券(600109)——这家中小型券商以同比增长301.68%的高增速,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小体量、高增速、高毛利

国金证券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自营投资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0亿元,同比增长301.68%;毛利率高达73.42%,同比增加15.82个百分点,在各项业务中排名第一。财富管理业务的毛利率排在第二,为51.04%,同比增加5.23个百分点,但其规模较大,上半年实现营收18.25亿元。

相比之下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表现不佳,营业收入仅为3.77亿元,毛利率为-26.01%,机构服务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相对体量也较小,收入分别为2.56亿元、2.85亿元,对应毛利率32.49%、17.91%,与财富管理业务、自营投资业务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决定了国金证券的业绩与市场行情的强绑定关系,以及其背后暗藏的业绩波动与现金流波动风险。

从风险暴露结构看,国金的“自营画像”更偏向于FICC而非权益:期末“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为174.98%,而“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仅1.98%。在管理层讨论中,公司进一步明确了抓手:对于固收类,继续做深信用风险管理,把握FICC多赛道的“稳态”收益;而对于权益类,则强调在低估值方向上的结构性机会与量化、对冲策略;另外,在衍生品方面夯实做市与套保能力、扩大场外衍生品与ETF相关业务。

从行业来看,国金证券最大的亮点在于:在相对中小体量的基数之上实现三倍速的收入增幅,并同步拉升毛利率,这也证明了公司在“资产配置—交易策略—成本效率”三个层面的独到之处。

规模vs效率

从自营投资业务的表现来看,不同券商呈现出了规模和效率两套打法。

以中信证券为例,无论是Wind以“投资净收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对联营和合营投资收益”所得的自营业务收入190.52亿元,还是公司业务分部披露的证券投资业务收入144.97亿元,都说明投资业务为中信证券的盈利核心。另外,包括国泰海通、中国银河、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普遍在利率下行与股债共振里放大了自己的规模优势,凭借规模、风控和资金成本形成稳定的绝对额产出。相比之下,长江证券、国联民生,包括国金证券这类“高增速”券商,则依托策略节奏与风险偏好的把握,实现效率的提升。

在“规模放大”与“效率提纯”的两条路径上,头部券商凭资金成本与风控体系巩固绝对额产出,而中小券商则在节奏、风控与交易执行上寻求单位净资本的更优产出。前者决定“盘子有多大”,后者决定“产出有多稳”,两种打法共同构成了这一轮回暖中的行业分化。

对中小券商而言,在资产配置结构、交易策略与风险成本上做“同步优化”,仍能在“股强债稳、波动放大”的环境中交出亮眼答卷——国金证券就是最好的证明。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