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5日,全国统一规范电子税务局(安徽)网站的一则欠税公告显示,华安证券(600909)拖欠2249万元企业所得税,而就在一个月之前的6月30日,公司刚刚宣布实施2024年度权益分派,以每股0.1元的分红方案,共计派发现金红利4.68亿元。
华安证券公告显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收28.08亿元,同比增长43.09%;净利润10.3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44.94%。当市场还在消化这份亮眼成绩单时,欠税公告揭开了公司财务的另一面。
季度间所得税波动大
表面看,华安证券正处于业绩黄金期。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4.31亿元,同比增长72.02%;归母净利润5.25亿元,同比增幅高达87.79%,上半年也延续了这一势头,业绩表现良好。在证券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效应加剧的当下,华安证券作为区域性券商,其表现可谓十分抢眼。
但亮眼增长背后其实也有隐忧,从风险管理指标来看,公司2024年末的风险覆盖率、资本杠杆率、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率分别较2023年末减少3.59个、3.37个、118.33个、14.73个百分点。从现金流来看,尽管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达21.76亿元,但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却为-14.62亿元,同比降低216.88%,融资渠道进一步收窄。而从业务结构来看,2024年公司的自营业务收入暴涨130.73%,而投资银行业务收入却下降18.84%。
但即便如此,一家季度盈利超5亿、年度现金分红达4.68亿的企业,为何无法按时缴纳相对小额的税款?
从财务报表来看,华安证券的所得税费用呈现比较大的波动,2024年四季度和2025年一季度所产生的所得税费用分别为1.39亿和1.77亿,而2024年二季度和三季度的所得税费用仅为3035万和5675万元。
欠税问题与分红决策同时发生,多多少少反映了公司财务优先级的决策失误,尤其是对一家正处于发展中的券商来说,此次事件或许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内控频亮红灯
《财中社》发现,华安证券的问题不仅限于税务领域。公开记录显示,2025年1月,安徽证监局连续向公司营业部发出两张处罚决定书,分别是“华安证券合肥高新区证券营业部未采取有效措施严格规范员工执业行为,存在营业部员工长期使用办公场所电脑进行代客理财下单操作的情况”和“私募基金托管业务方面,部分制度规定的可执行性不强,部分产品的合同审查和准入管控不严格、信息披露复核不到位、未在基金定期报告中出具托管人报告、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同时未能有效规范个别工作人员执业行为”。
2024年4月,河南证监局同样对华安证券营业部出示了警示函,理由是:未能及时发现和严格规范员工违规执业行为,投顾业务合规管理不到位,以及对员工投资行为管理不到位。
频繁被监管出具行政监管措施,表明公司内控机制存在漏洞。
连锁反应引反思
欠税公告的冲击波已然开始扩散。7月25日至今,华安证券呈现明显的下跌趋势,7月31日报收于6.06元,单日下跌2.1%,主力资金净流出4569万元。除了股价出现波动之外,欠税问题还可能引发更加广泛的风险,比如信用评级下调、银行授信等。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可能引发投资者和市场信任的崩塌,最终动摇华安证券近年塑造的市场形象。
华安证券的困境也折射出中小券商的两难,一方面需要通过分红维持股价,另一方面公司补充资本的需求又将变得迫切,此次欠税公告也提醒了行业其他券商,税务合规是红线,不应成为资金调度的牺牲品。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