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驾马车”散了,三雄极光又还能亮多久?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翦音志 2.4w阅读 2025-08-01 17:58
总经理自愿放弃薪酬,三雄极光业绩连续下滑。

2025年7月30日,三雄极光(300625)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召开,当新任总经理林岩的薪酬方案提交董事会表决时,董事张贤庆和陈松辉投出两张反对票,理由是“林岩公司治理及风控管理能力不足”。

就在议案通过后,公司公告收到林岩提交的《关于自愿放弃部分薪酬的函》:除依法需个人承担的社保与住房公积金外,他将不再领取任何薪酬。

这一戏剧性事件发生在这家照明企业连续遭遇业绩滑坡的至暗时刻,曾经并肩作战的大学同学创业团队,如今在董事会上刀兵相见,将一家上市公司推向治理危机的深渊。

再现反对票

这已是三雄极光连续多次会议出现反对票,《财中社》注意到,在7月30日的第六届董事会第三次会议上,除了林岩的薪酬方案,内审部门负责人欧治平、证券事务代表冯海英的任命同样遭遇张贤庆和陈松辉的阻击。他们认为欧治平“工作能力欠佳,未能有效履行内审、监督职责”;冯海英则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程序中出现履职瑕疵,“专业度不足以胜任”。林岩的薪酬方案虽获通过,但两位董事公开质疑其公司治理及风控能力,董事会秘书颜新元也被指“薪酬过高,与工作能力不匹配”。

虽然两人的反对并没能改变结果,但也清晰地暴露出三雄极光董事会内部的裂痕,以林岩和董事长张宇涛为代表的阵营和以张贤庆、陈松辉为代表的阵营之间的分歧,从公司战略层面升级至人事任命与公司治理的层面。

而早在7月14日,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上,张贤庆和陈松辉还曾对林岩的总经理任命投下反对票。理由是,在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公司投资设立了广州三雄极光能源管理有限公司(公司持股53%),且授权该公司使用“三雄极光”商标作为企业字号。二人认为,公司内控和对外投资程序存在严重缺陷。

更早的冲突爆发在6月27日的董事长选举。当提名张宇涛续任时,二人就投下了反对票:张贤庆指责张宇涛在任期内“管理混乱”,导致营收利润双降,2025年一季度亏损,人效“处于上市同类型公司底部”,而陈松辉则认为“轮值更合适”。而当张贤庆被提名时,仅获2票支持,张宇涛仅以“不合适”三字回击,其余未投同意票的董事均表示“张宇涛是更合适的人选”。

为何在公司好几次重大决策中,张贤庆和陈松辉都要和张宇涛和林岩唱反调,四人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纠葛,还得从上世纪90年代说起。

同学创业神话破灭

四位创始人的故事曾是资本市场的佳话。张宇涛、张贤庆、林岩1991年大学毕业后携手创业,陈松辉随后加入,形成“四驾马车”格局。

很快,几个创始人成功研发出了电子镇流器产品,并在广州番禺的一处农田旁建厂生产,最终大获成功。1993年,公司注册了“三雄”商标。1996年,启用“极光”品牌。2000年,“三雄”与“极光”品牌合并为“三雄极光”。2001年,公司签约奥运冠军熊倪代言,成为首个聘请体育明星代言的照明品牌,大大提升品牌认知度。2008年,是公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当时三雄极光成功中标北京奥运“鸟巢”等十多个场馆照明工程,一举奠定工程照明龙头地位。此后,2010年中标上海世博会“一轴四馆”,推动LED技术规模化应用。此后,三雄极光走上了发展快车道。经过数年的发展,于2017年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截至2025年7月,四人持股比例分别为:林岩18.25%、张宇涛16.72%、张贤庆11.72%、陈松辉9.34%,四人持股比例合计共占56%,本该形成稳定的控制结构,却在2020年4月解除了一致行动协议,四人的合作也土崩瓦解。此后,四人之间进入博弈的状态,通过各种操作巩固自己在公司的地位。而公司也进入无实际控制人状态,权力分散,缺乏终极裁决机制,为今日的治理危机埋下伏笔。然而,由于张宇涛曾于2022年5月将其持有的5.56%股权转让给其子张钧锷。而后2023年,张钧锷又分12次将其持有的三雄极光4%的股份转移到广金美好星宇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中。这使得张宇涛家族实际上合计持股22.28%,依然是比例最高的,这也是张贤庆和陈松辉屡次夺权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业绩断崖的困局

董事会内斗背后是三雄极光断崖式下滑的业绩。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78亿元,同比下降11.6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4809万元,同比暴跌76.53%。而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恶化:营收再降15.82%至3.34亿元,净利润由盈转亏,净亏1531.34万元,同比下滑207.88%。二级市场反应更是残酷。公司股价在12元左右徘徊,较2017年巅峰的49.37元跌逾76%。

三雄极光面临的困境折射出中国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治理难题。当公司从创始人主导走向公众化,缺乏现代企业制度支撑的“人治”模式必然遭遇挑战。一旦公司治理不稳定,转型战略也难以推进。更严峻的是,治理结构剧变可能导致原有工作被推翻,造成资源浪费,甚至危及经营稳定。当管理层精力消耗在权力斗争而非业务突破上,三雄极光又该如何应对房地产低迷导致的照明需求萎缩、行业产能过剩的困局?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