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下旬,京东(09618)在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5上“露了一手”。WAIC 2025,也是京东3月成立具身智能专项业务部门后的首秀。
参会期间,京东正式宣布旗下大模型品牌升级为JoyAI,并发布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还带来了诸多机器人企业合作伙伴的新产品。同时,会上,京东云还开源了行业首个100%开源的企业级智能体JoyAgent。
京东展区内,观众可体验已接入JoyInside的商汤(00020)元萝卜AI下棋机器人、灵童人形机器人念NIA-F01和众擎PM01等机器人产品。
展区之外,京东在机器人行业的“朋友圈”远不止于此。京东近年来构建的机器人战略图谱已经足够大,是妥妥的“群主”。
投资扩大朋友圈
京东云AI负责人曾表示,具身智能一直是京东布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三大方向之一,未来将聚焦机器人与大模型的深度结合,让AGI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
3月,京东成立具身智能专项业务部门,其投资便开始横扫机器人头部企业。
智元机器人是京东官宣切入具身智能领域以来投资的第一个机器人公司,目前估值突破150亿元。其CEO邓泰华和联合创始人稚晖君(彭志辉)“华为系”的背景让投资人纷至沓来,比亚迪(002594)、腾讯(00700)陆续领投,产业、私募资本和国资随之跟进。
5月,京东正式下场领投智元机器人B+轮融资。
7月,京东又领投千寻智能6亿元的Pre A+轮融资。千寻智能由前珞石机器人CTO韩峰涛、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兼博导高阳创立,侧重具身模型。其自研的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Spirit V1“近期迭代升级,已能完成桌面整理等办公室任务。
就在WAIC开幕前几日,京东又完成了对众擎机器人10亿元A轮融资的领投。众擎机器人由小鹏汽车(09868)前机器人团队“鹏行智能”创始人赵同阳创立,更倾向于本体能力。通过结合传统运控技术和强化学习,众擎机器人已经实现从双足到全人形不同特点产品的覆盖。
此外,7月末京东还投资了阿里巴巴(09988,下称阿里)参投企业逐际动力,一家擅长独立运动控制算法的通用机器人公司;以及领投了RoboScience的2亿元天使轮融资,RoboScience是一家“产学研资”背景丰富的初创具身智能公司,由曾任苹果(APPL)设备端机器学习平台团队技术负责人田野创立。
“京东密集投资具身智能的业务考量在于三点:一是战略性长期投入;二是具身智能是服务生态的一部分,京东生态会从其发展上收益;三是京东的具身智能并不只聚焦在人形机器人上,符合‘大脑+小脑+I/O(Input/Output,即输入/输出)’的都会看。“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集团探索研究院副院长何晓冬坦言。
大脑+小脑+I/O是具身智能真正需要的三个核心模块。何晓冬解释称,具有控制运动能力的小脑,可以帮助机器人在物理世界行动;有了大脑后,其产品的可体验性、交互性、感知性会提升很多;I/O交互则同样重要。
同时,资本逻辑上,京东密集押注头部企业也意在锁定产业金字塔顶端资源。目前京东布局已覆盖技术型、量产型及商业化型三类企业。
而京东与阿里、腾讯等大厂也开始罕见“共投”,巨头们正悄然打破"生态互斥"的铁律。阿里系基金参投的逐际动力获京东注资,腾讯与京东共同持股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股东囊括美团(03690)、腾讯、阿里等。
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之前撤出具身智能赛道投资时,也一语道破——“头部项目有限不缺融资,而其他普通项目的企业融不到资。”
不做硬件做“中枢”
在具身智能领域,京东不仅出钱,还一直出力,但其与美团和腾讯的侧重也不尽相同。如美团重仓本体,投资宇树、银河通用等;腾讯打造Tairos平台,京东选择更轻量化的生态位。
京东的大模型JoyAI以及附身智能品牌JoyInside就是其发力点之一。
与我们熟知的具身智能不同,京东的附身智能,是将京东大模型驱动的对话智能体植入机器人、机器狗、AI玩具等硬件中,为用户提供情感陪伴、增加产品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JoyInside目前已经接入了众擎、Fuzozo芙崽、Folotoy、萤石等十余家机器人、AI玩具品牌。
其中,AI养成系潮玩Fuzozo芙崽最为特别。
Fuzozo芙崽由珞博智能在2024年推出,主要面向Z世代,以毛绒挂件形态,借多模态交互和类宠物养成机制提供情感陪伴,也被看作是AI版的“Labubu”。
从互联网刚兴起时的“电子桌宠”,再到如今转向实体的“AI 养成宠物”,除了情感陪伴外,具身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大有可为。
“未来每家都可能有一个人形机器人,甚至,会有大机器人带小机器人。未来的空间几乎是无限的。”何晓冬在WAIC预言。
而京东这一战略的核心动因,就在于破解人形机器人的“落地悖论”。
当前行业面临的核心矛盾是,本体运动控制(小脑)已突破,但人机交互(大脑)仍显机械。如何将JoyInside的交互能力深度耦合到不同硬件架构中,让京东的大脑成为更多具身智能的“大脑”,也是京东未来构建生态的方向。
生态场景差异化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还有源于自营场景构成的闭环验证体系,这也是京东的差异化优势之一。
京东表示,好的AI不是养在实验室里,而是在仓库、工厂、商场、医院里“跑”出来的。与其他的AI一样,JoyAI只有进入真实场景,落地解决方案,才能物尽其用。京东生态本身就是具身智能最佳试验场。
在物流环节,京东物流L4级自动驾驶智能配送车“独狼”与仓库巡检无人机“飞狼”已规模化应用;在零售领域,京东立影“秒搭”平台,3分钟就能生成3D内容,制作成本低、效率高,适合大规模做裸眼3D广告,以及京点点AIGC内容生成平台生成的商品图、文案、视频,已经服务百万商家。
工业场景里,“京擎慧眼”AR设备结合AI实现设备诊断、采购全流程打通;餐饮领域中,最近京东“七鲜小厨”的10亿菜品合伙人计划,还有橡鹿科技炒菜机器人的影子。
由此,京东的具身智能战略架构已经逐渐明了,即以资本为针、场景为线、AI为梭,将本体制造、交互大脑与商业落地缝合成完整图景。
架构的基础层由JoyAI大模型支撑;中间层的JoyInside平台充当连接硬件与场景的“神经中枢”;应用层则通过被投企业实现本体制造与场景渗透。
这种协同在WAIC现场显效。众擎PM01通过JoyInside实现自然对话,傅利叶GR-3用莫兰迪色系软化人机边界,京东云开源智能体JoyAgent则降低企业部署门槛。
不经意间,外卖及即时零售大战的硝烟,掩盖了京东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深耕,而WAIC 2025上露的这一手,京东可谓是“落子天元”,悄然与智元、腾讯成鼎足之势。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