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南方都市报披露的一则消费纠纷,将低价境外游背后的维权困局再次推向公众视野。上海消费者黄先生的父母参加了号称“富德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组织”的越南芽庄双飞游,800元的诱人报价最终演变为9000余元的沉香购买陷阱——这款被宣称极具收藏价值的“天然沉香”,经鉴定实为仅值200-300元的人工种植品。这起事件并非孤例,而是当前旅游市场中以保险机构名义包装的低价团乱象的典型缩影。
回溯黄先生父母的遭遇,整个过程布满精心设计的陷阱。据黄先生回忆,行程出发前既未被告知购物环节,也未签订任何旅游合同,仅以“VIP客户回馈”名义邀约。抵达目的地后,保险公司业务员与导游形成"联合诱导"态势,通过话术渲染商品价值。更值得玩味的是,9014元消费的付款二维码指向的是国内个体工商户“桂林市象山区佳鑫顺商贸行”,与宣传中的“深圳中海国际旅行社上海分社”毫无关联,而后者经核实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上海分社”。
面对质疑,富德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以“可能是业务员个人行为”回应,并表示正深入调查。但黄先生的反驳直指关键:越南行程中随处可见富德生命人寿的品牌宣传,业务员始终以公司名义推介活动,让参与者有充分理由相信这是企业官方行为。截至7月30日,黄先生按要求寄回商品后,仅收到"协商处理"的模糊答复,退款承诺仍悬而未决。
并非偶然事件
此类纠纷绝非偶然。近三个月内,越南芽庄等东南亚目的地已连续曝出多起类似事件,套路如出一辙。
2025年6月,李女士被自称大家人寿的工作人员以1200元低价邀约赴芽庄旅游,承诺不强制购物。然而抵达后,导游以“人均需消费6000-8000元”相要挟,甚至用“不买就无法返程”施压,最终迫使李女士消费约1.8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其行程中出现品牌混同现象:接机牌与宣传横幅显示“上海富德生命”,组织的宴会却由君康保险经纪人员主导,暴露出违规操作中的“拼团”乱象。
更早的5月初,浙江绍兴钱女士的父母参加了某保险公司组织的“免费越南芽庄6日游”,行程后期被带往购物点,购买的3万-5万元沉香乳胶床垫,经鉴定仅值800元;涉事保险公司同样以“非官方行为”为由,将责任推给基层代理人,仅作内部批评处理。
梳理这些案例,可发现其中的共性风险点,涉事主体多集中于富德生命人寿、大家人寿、君康保险经纪等机构,其基层业务员以“VIP回馈”“低价双飞”“免费游”为引流诱饵,活动全程植入公司品牌元素,出现问题则以“个人行为”切割责任。
目的地选择极具针对性——越南芽庄等东南亚地区因境外监管衔接薄弱,成为此类操作的“重灾区”。
行程设计遵循固定套路:前期安排少量景点建立信任,后期集中推送沉香店、乳胶馆、珠宝店等合作购物点,通过“洗脑推销”“言语威胁”“限制自由”等组合手段强制消费。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权责设计的刻意混乱:不签订正规旅游合同规避服务约定,付款流向与宣传主体完全脱节,加之境外消费取证困难,形成维权“三重壁垒”。
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保险公司拓客与旅行社赚回扣的利益合谋,而对低价诱惑警惕性较低的中老年人,往往成为主要受害者。
监管发声提醒
针对暑期旅游市场乱象,监管部门已展开行动。7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启动为期一年的强迫购物专项整治,明确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违规行为。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曾发布风险提示。2025年6月,金监局太仓监管支局指出,多起投诉反映旅行社冒用保险公司名义,以“客户专享福利”为噱头组织低价团,实则强制购物甚至限制人身自由。该局提醒,消费者应通过保险公司官网、客服热线核实活动真实性,警惕“低价”“免费”陷阱,签订合同前明确费用明细和违约责任,遇强制消费及时保留证据并向文旅部门或公安机关举报。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