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竞逐“人造太阳”:17家核聚变公司在京路演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孙语彤 3820阅读 2025-11-27 18:32
AI的尽头是能源,资本对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的热情正加速升温。

证券时报消息称,11月27日,北京举办了一场核聚变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聚集60余家投资机构与17家业内公司,包括星能玄光、瀚海智能、合肥星核聚变能源等企业,推介核聚变装置及部件等的研究成果。

现场还展示了基于三重约束的先进场反聚变堆、直线型场反位形(FRC)可控核聚变装置项目等技术进展。

到场的投资机构包括中金公司(601995.SH)、顺为、尚德以及安徽、河南地方产业投资机构等。资本对核聚变这一“终极能源”的热情正加速升温。

据最新发布的《2025年全球聚变产业报告》,过去五年,全球核聚变领域总投资额从2021年的19亿美元飙升至97亿美元,企业数量较2023年增长143%至53家。

国内“国家队”与“民营队”双线并进。7月,中核集团牵头成立的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获114.92亿元战略投资;8月,民营机构如诺瓦聚变亦完成5亿元天使轮融资。政策支持亦为行业注入强心剂,核聚变能已被纳入“十五五”规划未来产业清单。

资本涌入背后是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竞争。除主流托卡马克装置外,FRC等新路线因结构简单、成本更低备受关注,甚至吸引OpenAI、微软(MSFT)等科技巨头布局。

AI的尽头是能源,尽管业内曾调侃核聚变“永远还需50年”,但当前进展已大大缩短预期。例如,美国Helion公司计划2028年为微软数据中心供电,国内企业如星环聚能目标2032年建成商业示范堆。技术突破与AI赋能正缩短商业化路径,推动行业从科学验证迈向工程实践。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