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泰新能义乌基地一场火,烧出了光伏巨头最不想面对的真相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李旼 1.7w阅读 2025-11-25 17:58
11月23日下午,正泰新能义乌113亿TOPCon基地电池车间突发大火。火虽已控,无人伤亡,但48小时过去,企业仍未公布损失与复产计划。事故暴露安全旧账、战略命门与行业去产能最残酷的抉择。

近日,正泰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泰新能”)义乌基地电池车间上空黑烟翻滚,明火从屋顶和墙体喷薄而出,消防车从午后两点一直开到黄昏。火势虽被控制,无人伤亡,但起火原因与损失细节,企业至今未发一字。

来源:深圳新闻网

火起:百亿新厂猝然中断

据多家媒体报道,2025年11月23日下午两点不到,浙江义乌佛堂镇青城西路1号警铃骤响,这里正是正泰新能智能制造基地。现场视频显示,黑烟遮天蔽日,火舌直接穿透厂房屋顶,爆裂声此起彼伏。目击者回忆:“我家对面就是正泰,中午还没到两点消防车就没停过,一直到下午五点还在增援。”

起火点疑似电池车间——这座2022年才注册成立、总投资113亿元、占地645亩的义乌基地核心区域,8GW TOPCon电池+8GW组件产能,2023年8月底才刚实现首片下线,正处于量产爬坡的关键节点,如今却被一把火强行按下暂停键。

来源:视频截图

事发超过48小时,企业仍未公布受损范围、设备损失、复产计划。一天不公布,就等于一天向市场承认局面还没完全掌控——在光伏这个对确定性极度敏感的行业,信息延迟本身就是风险。

战略心脏:TOPCon命门被刺

义乌基地不是普通工厂。它是正泰新能全球N型TOPCon版图里最关键的一块拼图:8GW电池产能占公司2025年90GW电池总规划近10%,单厂规模在国内名列前茅。

这里生产的是TOPCon 4.0电池和ASTRO N系列组件——25.6%以上电池效率、22%以上组件效率、ZBB无主栅、矩形硅片……这些技术名词过去两年频繁出现在公司路演、客户合同和产业媒体的报道中,如今却可能随着这场火变成一堆焦黑的残骸。

更要命的是,TOPCon 4.0、ZBB、矩形硅片这些技术优势,本质上靠规模摊薄成本。一旦量产被打断,技术领先本身也会失去回报周期支撑。

2023年7月10日,正泰新能义乌基地设备进场仪式(来源:公司官网)

火灾前一天,江苏泰州科技馆楼顶光伏板刚着火。两天内两起,把硅烷、氢气、可燃背板这些行业心知肚明的痛点,硬生生摆到所有人面前。

安全旧账,持续数年

据企查查信息,正泰新能是正泰集团持股39.34%的子公司,而正泰集团的安全记录并非无瑕。

2023年11月14日,滨江正泰数字能源基地高处坠落,1人死亡:施工人员无证上岗,脚手架缺乏必要防护措施。

2019年12月28日,松江工厂起重伤害,1人死亡:员工未经培训违规操作,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

2013年,甘肃一光伏电站项目被认定严重违法占用国家级公益林地。

国家级绿色工厂、零碳工厂、绿色建材三星级、CNAS实验室……过去三年堆了满墙的荣誉,却挡不住真实事故的反复发生。

复产抉择:烧掉反而解脱?

单GW产线投资十亿起步,火灾损失轻松“亿元起”。财产一切险能赔钱,却赔不了时间、信心和市场信任。

电池组件全行业亏损,价格还在跌,利润早已为负。近年来,处于低谷的光伏行业饱受产能过剩和价格战困扰。网上讨论认为,产能过剩问题不熬死一批、清退一批尾部企业是很难结束的,某些意外事件可能加速落后产能的自然淘汰,而非主动重建,以适应当前供需失衡的深水区。光伏企业通过削减成本和价格维持市场份额,导致少数企业存活下来,其他竞争对手在世界各地被基础市场淘汰,这种被动退出已成为行业洗牌的共识。

光伏是全球最残酷的制造业之一——“继续投钱”与“停止出血”在2025年几乎是同等艰难的选项。这场火把原本只在董事会关起门来的艰难决策,赤裸裸丢到了行业台面上。

火熄了,黑烟散了,留给正泰新能的,是一道最扎心的选择题:咬牙重建,还是顺势收缩?调查一天不出答案,这道题就多悬一天。而那片被浓烟笼罩过的厂房,将会长时间提醒所有人:光伏产业这十年未必惩罚犯错的人,但一定会无情惩罚错过时间窗口的人。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