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1日,建元信托(600816)发布诉讼进展公告,披露其与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东证资管”)的4亿元涉案纠纷已进入二审阶段,目前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已受理该案,尚未开庭审理。
据公告披露,该案前期已由上海金融法院审理并作出《民事判决书》,判决驳回原告东证资管的诉讼请求。
因不服上述一审判决,东证资管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撤销一审判决并改判支持其一审全部诉讼请求。
建元信托于2025年8月19日收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的通知及《传票》,该法院已受理上述上诉案件。在此次诉讼中,建元信托作为被上诉人(一审被告)参与案件。
对于该案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公告指出,由于二审案件尚未开庭,目前暂无法判断相关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具体影响。建元信托表示,将依据法律规定程序,积极行使诉讼权利。
事起九年前旧账
7月3日,建元信托披露,其与东证资管的4亿元涉诉纠纷已由上海金融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驳回原告东证资管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205.2万元由原告负担,若原告不服,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上诉至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该案的源头可追溯至2016年10月,当时建元信托(原安信信托)与东证资管签署《信托合同》及《信托收益权转让协议》,东证资管代表其管理的“东证资管-平安银行-龙江银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作为委托人和受益人,向安信信托投资4亿元,期限24个月,双方约定安信信托需在2018年10月11日完成全部信托收益权转让价款支付。
然而,到期后安信信托未能如约足额支付款项,经协商无果,东证资管于2020年9月18日向上海金融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安信信托支付信托受益权转让款3.7亿元及资金占用损失约0.3亿元,总计4亿元。
该案在2025年迎来开庭,据企查查信息,分别于5月27日、6月30日两次在上海金融法院第一法庭审理。
建元信托的诉讼“通杀局”
2024年以来,建元信托在历史遗留诉讼处置中持续实现突破性进展,涉及营口银行、上海慧瞳智能科技、天津能源化工清算中心、海西控股、乌鲁木齐银行、常州千红生化制药、洛阳科技等多家企业的诉讼案件,均以对公司有利的结果收官。
在撤诉类案件中,海西控股涉及的诉讼因原告未在指定期限内缴纳案件受理费,上海金融法院裁定按撤诉处理,涉诉金额达9.9亿元;深圳平安汇富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重庆臻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动向法院申请撤诉,两案合计涉诉金额16.5亿元。上述撤诉案件直接为建元信托豁免超26亿元潜在负债。
和解类案件以常州千红生化制药为代表,双方先后两次达成和解。2024年,建元信托与常州千红就涉诉2亿元的案件签署和解协议;2025年,针对另一宗涉诉1.8亿元的纠纷,双方再度协商一致。建元信托合计支付1.4亿元和解款,同步回收对应信托受益权。
终结执行类案件呈现双向结果:作为被执行人时,乌鲁木齐银行针对建元信托的两宗案件,因申请人主动申请撤销执行,上海金融法院裁定终结相关执行程序,涉诉金额6.39亿元,债务关系彻底解除。
而作为申请人时,建元信托针对上海慧瞳智能科技、天津能源化工清算中心的诉讼,法院裁定“终结本次执行程序”,两案涉诉金额分别为13.5亿元、10.2亿元,合计23.6亿元债权保留追偿权,待发现被执行人可供执行财产时,可随时重启追讨。
仲裁撤销类案件中,洛阳科技涉及的1亿元纠纷,建元信托成功申请撤销原仲裁裁决,避免承担亿元还款义务,从司法程序根源阻断风险。
此外,自2020年以来,建元信托已发布的大量诉讼进展公告中,其中不乏自然人起诉公司的案例,案由多为原告认为公司违反受托人义务,且绝大多数案件以原告撤诉告终。
百亿风险出清后重生
回溯历史,建元信托(原安信信托)在2020年前后面临多重危机,核心源于前期违规经营行为及内部控制缺陷。2016年至2020年间,公司通过签署《信托受益权转让协议》《框架合作协议》或出具《流动性支持函》等形式,违规提供保底承诺,涉及50宗诉讼,涉诉本金高达184.9亿元。此类行为不仅违反《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等法规,且相关协议未履行公司用印审批流程,暴露出内部控制的严重失效——合同用印审批环节未得到有效执行,导致违规行为未能被及时防范或纠正。
2020年3月,上海银保监局因公司存在“违规承诺信托财产不受损失或保证最低收益”“违规挪用信托财产”“未充分揭示风险”等五项违规行为,出具《审慎监管强制措施决定书》及《行政处罚决定书》,暂停其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当时,建元信托以资产保全和清收为核心工作,重点通过排查业务合规性、优化流程、推进风险处置及资产清收等措施,减少内部控制缺陷的不利影响。
2021年至2023年间,公司逐步推进重组,先后与信托保障基金、中国银行上海分行达成债务和解,通过资产抵债及现金偿还方式清偿部分债务。2023年,公司向上海砥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非公开发行43.8亿股,募集资金90.1亿元,引入上海电气控股集团、上海国盛集团等国资背景战略投资者,上海砥安以50.3%的持股比例成为控股股东。重组过程中,建元信托完成管理层市场化选聘,强化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并于2023年6月更名为“建元信托”,标志着公司进入新发展阶段。业务层面,公司聚焦主动管理信托、慈善信托及REITs战略配售等低风险领域,逐步化解历史风险。
截至2024年末,建元信托尚余保底承诺本金已降至13.5亿元,其中涉诉本金3.5亿元已根据法院等机构审理结果计提相应损失,一审未判决涉诉本金5.1亿元。
2024年部分败诉案件完成和解,相关负债终止确认,转入资本公积4.1亿元。
监管层面,上海银保监局于2022年9月解除对公司自主管理类资金信托业务的暂停措施,2023年11月公司股票简称由“ST建元”变更为“建元信托”,并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2025年半年报数据显示,历经历史诉讼风险集中出清的建元信托,财务表现实现多重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达1.5亿元,同比激增84.9%,一举扭转2024年营收下滑颓势。盈利端,归母净利润4029万元,同比增长13.4%,净利润3956.4万元,同比提升13.4%,更值得关注的是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6752万元,大幅超越归母净利润,彰显主业造血能力强化——历史诉讼和解的非经常性支出影响趋弱,主动管理信托的管理费收入、资产清收分成等核心利润占比提升。
资产规模方面,总资产突破25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7%,连续三年保持扩张。
从风险处置到价值创造,建元信托凭借低风险业务放量、资产质量修复,正步入“规模扩张+利润增厚”的良性循环,国资赋能下的转型成效持续显现。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