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跨境券商交易的进与退!蚂蚁集团收购耀才证券横生枝节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翦音志 8433阅读 2025-08-15 19:01
​这是一起既关乎蚂蚁集团的国际化与业务版图,也折射出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与边界的交易。

2025年8月15日,耀才证券金融(01428)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经向要约人查询,与有关部门就收购事项的相关流程正按计划推进,并将在适当时机就完成条件及要约最新进展进一步公告。

这一公告把人们的视野拉回到了蚂蚁集团对耀才证券金融的收购事项之中。

28亿港元的交易

4月25日,港股老牌券商耀才证券金融公告称,蚂蚁集团通过境外孙公司Wealthiness and Prosperity Holding Limited,以每股3.28港元要约收购耀才50.55%控股权,对价约28.14亿港元;卖方为现任董事会主席叶茂林控制的实体,买方的独家财务顾问为摩根士丹利。交易完成后,耀才将保持上市地位。

耀才证券金融于1995年起步,2010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长期深耕于本地散户经纪与保证金融资业务,并辅以期货及期权经纪、杠杆式外汇与现货金银交易。公司历史上以“低佣金+长时段营业+密集线下网点”闻名。

Choice显示,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主要股东中,耀才证券现任董事会主席叶茂林通过其全资持有的新长明控股有限公司持有耀才证券50.55%股份,其余四名自然人股东(皆为公司董事)共持有0.13%股份,此次交易完成后,叶茂林将不再持有耀才证券的股份,而此次只有叶茂林一人宣布出售股权,其余四人目前未有动作。

公告后的两个交易日内,耀才股价急涨:4月28日收涨 81.97% 至5.55港元,4月29日再涨 31.53% 至7.30港元,市值较停牌前显著抬升。在监管层面,这一交易需向国家发展改革委(NDRC)报告备案并通过香港证监会(SFC)审批。

对蚂蚁而言,香港全牌照券商意味着跨境财富管理、经纪与融资业务的“前哨站”,与其在支付和跨境商服网络等业务形成互补,提升境外金融服务能力与产品闭环。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历了2020年IPO叫停与2023年监管罚款后,蚂蚁在治理与业务架构上完成整改,近几年加速国际化与离岸金融布局,比如蚂蚁多次试图收购券商牌照,在2015年宣布考虑入股德邦证券,在2024年曾出价竞购瑞士信贷的中国合资企业,但最后都不了了之,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监管部门没有放行。

从产业逻辑看,互联网平台进入经纪业务并不新鲜,但持牌实体的合规“硬壳”尤为关键:一方面可承接存量流量转化的经纪与财富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在宏观波动期提供更稳的中台与风控框架。耀才作为在港深耕零售经纪多年的平台,覆盖证券、期货、外汇及贵金属等板块,能为蚂蚁提供即用型能力与团队。

监管“变量”抬头

进入8月,多家媒体开始关注这一交易的监管进度,也使得这起交易充满了不确定性。比如有媒体报道称,除原有的 SFC审批与NDRC流程 外,中国证监会(CSRC)、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NFRA)、中国人民银行(PBoC)等也在关注该交易,而这可能带来额外审查与时间延长。另外,报道还称,蚂蚁的金融控股公司牌照尚未落定,被视为其整改“收官动作”之一,因此监管层对时点安排更为谨慎。

在各种纷乱复杂的消息之下,耀才证券于8月15日在港交所发布《有关媒体报道之澄清公告》,其表示:经向要约人查询,与有关部门就收购事项的相关流程正按计划推进,并将在适当时机就完成条件及要约最新进展进一步公告。

如果所言非虚,或许表明监管层并非对这一交易一刀切否定,而是强调程序完备与穿透合规,考虑到互联网平台金融业务的系统重要性与跨境属性,多部门协同参与并不意外,而其中真正值得关注的焦点在于审批口径是否统一、是否附加条件及流程时序。近年来,以蚂蚁为代表的网络平台企业陷入了核查与整改的漩涡中,从2020年开始的强监管,到2021年对14家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都说明互联网平台企业从事金融业务将会面对更大的审核难关。

在香港端,任何人成为持牌机构的“主要股东”,都需要事先获证监会根据《证券及期货条例》132条批准,核心考量是是否为“适当人选”以及是否具有持续合规能力;同时,交易触发《收购及合并守则》强制全面要约程序,由财务顾问(本案为摩根士丹利)代表要约方执行。证监会亦将审视持牌实体的财资稳健与《财务资源规则》(FRR)持续达标能力。而在内地,作为中国境内企业对外并购,按国家发改委《企业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发改委 2017 年第 11 号令),项目需要履行核准备案,并纳入“全流程监管”。

目前来看,在层层监管之下,这一交易成功落地仍然前路漫漫。

未来机遇

在收购完成的前提下,二者的协同机遇主要来自“场景与用户”对“牌照与运营”的互补。一端是蚂蚁在支付与互联网服务中的高频触达、成熟的身份校验与资金结算能力,另一端是耀才在香港本地的持牌经纪体系与服务经验。

两者合流,首先有望在获客与账户层面形成增量:熟悉的支付入口可自然导向证券开户与资金转入,线下网点与客服体系则承接服务深度,由此提升账户开立率与早期活跃度,并把零散流量沉淀为稳定客户群。

其次,在产品与使用场景上存在顺畅的衔接空间。支付端的日常“用钱”场景可以向“管钱”过渡,带动新股申购与配套融资、现金管理、基金定投、零股买入等简单直观的工具先行落地;待客户黏性提升后,券商侧的股票、基金与部分衍生工具可分层提供,逐步丰富资产配置选择。在跨境投资通道持续完善的背景下,合格客户还可能通过合规路径参与更广泛的港市产品,实现资金在不同账户和产品之间的温和流动。

另外,资金效率与风控能力的结合,有望改善经纪与融资业务的质量。支付与清算能力可缩短入金、出金与划拨的时间,提高资金使用的确定性;同时,券商侧的保证金与期权等业务,可以叠加更精细的账户安全与异常识别机制,在放大业务规模的同时控制波动期的风险敞口。配合严格的客户资金独立托管、信息隔离与反洗钱要求,协同效应更多体现在“效率可见、风险可控”的经营改进上。

在技术与成本侧,协同的另一条主线是“底座统一、标准对接”。凭借更成熟的账户体系、风控引擎与合规审计能力,券商核心系统可以实现更高的自动化与观测性,峰值场景下的可用性与扩展性随之提升;同时,通过标准接口整合行情、渠道与清算伙伴,有望降低单位技术与外部服务成本,把规模优势转化为长期的费用率下降。

最后,品牌与区域覆盖也会产生复合效应。耀才的本地持牌历史与蚂蚁的科技服务口碑叠加,有利于缩短信任建立周期,降低获客边际成本;而在大湾区等跨境客群集中的区域,随着相关政策与通道不断完善,合规边界内的客户扩张与产品联动具备进一步想象空间。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