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平安基金权益投资部投资总监神爱前因对创新药板块的判断引发热议。7月底,其在公开分析中提出“创新药最大上涨已过”的观点,直言港股主流标的虽有余温但核心上涨阶段已逝,这一言论迅速遭到部分同行激烈反驳,有业内人士在朋友圈直指其“不懂装懂还敢胡说八道”。
神爱前的核心逻辑聚焦于市场结构性轮动特征,认为西藏水电产业链等主题炒作由量化游资主导,机构难以参与,而AI与创新药虽属产业趋势,但AI已进入爆发期,创新药则偏向个股逻辑。
这一判断与二季报披露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神爱前管理的平安策略先锋混合(700003)与平安产业趋势混合A(022119)在二季度减持消费电子、汽车零部件等板块,转而加仓AI算力、医药和有色,并明确表示“重点关注创新药等细分机会”,此番言论被市场质疑为“言行不一”。
值得注意的是,神爱前并非医药专业出身,其研究重心长期集中于泛科技领域,曾短暂管理医疗健康基金但未形成持续覆盖。此次跨界对创新药“下定论”,被业内解读为“越界发言”,暴露了对细分行业研究的盲区。反观同期,创新药板块在政策支持、出海突破与技术迭代驱动下持续走强,恒生创新药指数年内涨幅超60%,多只重仓该领域的基金收益翻倍。
争议背后,是神爱前管理产品的显著业绩分化。截至8月1日,其代表产品平安策略先锋混合今年以25.99%的收益稳居同类前10%,任职9年回报达201.91%,规模12.54亿元,但其他产品表现却截然不同。在其目前所管理的6只产品中,平安品质优选A(014460)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亏损15.96%,跑输基准8.91个百分点;平安兴奕成长1年持有A(014811)自2022年1月成立以来亏损6.64%,跑输基准3.97个百分点;平安策略优选1年持有A(015485)自2023年1月成立以来亏损0.79%,跑输基准5.78个百分点。
神爱前的困境并非孤例。业内人士指出,非医药背景基金经理对创新药的研判往往局限于宏观估值与资金面,忽视管线价值、临床进展等核心要素。例如,信达生物PD-1单抗的海外权益价值已超过当前总市值,而神爱前持仓中相关标的占比微乎其微。这种能力圈差异在创新药投资中尤为关键,专业基金经理更注重“全球前三”产品、战略性合作及商业化能力。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