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吸并东兴、信达:“汇金系”三张公募牌照如何重排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高尚 1.5w阅读 2025-11-20 18:07
中金牵头吸收合并东兴与信达,引发“汇金系”三张公募牌照如何重排的关注。历史案例显示,主体合并之外,公募平台整合往往进入更长周期的研究与推进阶段。

11月19日晚,中金公司(601995)、东兴证券(601198)、信达证券(601059)三家券商几乎同时发布停牌公告,筹划由中金公司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东兴证券和信达证券。按三季报数据粗略相加,合并后新券商资产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在行业中仅次于中信证券(600030)、国泰海通(601211)和华泰证券(601688)。

对资本市场而言,这是“汇金系”券商版图的一次重排;对基金行业而言,更直接的悬念在于:同属中央汇金控制的三家券商,其背后的中金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东兴基金是否会因此被纳入同一套体系,公募牌照如何排阵、如何分工?

三张牌照:从竞品到友军

如果只看三季报的规模和排名,很难把中金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和东兴基金联系到一起:一家是持牌十年的全资公募平台,一家是有外资背景的老牌合资公司,一家则是成立仅五年的中小券商公募。不过,这一次三家确实被“绑”在了同一场重组里。

中金基金成立于2014年,由中金公司全资持有,一直被视为中金大资管体系的公募“门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末,中金基金管理公募基金规模约234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约270亿元,重点发力量化指数产品,并在公募REITs领域保持较高市占率。

从股权结构看,中金基金是典型的“单一大股东+公募主平台”模式;从产品线看,货基、债基、权益、ETF、公募REITs一应俱全,并与中金的投行、研究、机构客户形成协同,是券商集团中典型的公募旗舰配置。这一定位决定,在任何重组方案下,它大概率都是“被保留、被做大”的角色。

信达澳亚基金成立于2006年,由信达证券控股54%、外资East Topco Limited持股46%。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公司公募在管规模约1100亿元,行业排名较2024年末下降6位至第56名,产品结构以偏股混合、固收+与部分指数产品为主,近年来也在养老金、年金等机构业务上有所布局。

与中金基金相比,信达澳亚的“背景故事”更具资管和不良资产处置体系的烙印:早期由中国信达控股,是少见的“资产管理公司系”公募;后续控股股东调整为信达证券,但年金、社保等委外渠道仍延续一定资源。这一背景使其在集团整合中并非简单的“小规模者”,而是一张兼具合资属性和机构资源的牌。

东兴基金成立于2020年,由东兴证券出资设立。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东兴基金公募规模约340亿元,全市场排名第95位,非货基规模约217亿元。与信达澳亚类似,其规模亦较2024年末有所回落。

按照2022年实施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在延续“一参一控”大框架基础上,同一集团可在控股一家基金公司的同时,通过证券资管公司、保险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申请公募资格,市场通常将其概括为“一参一控一牌”。

回到本次“汇金系”整合,中金公司作为存续主体,将同时持有中金基金、信达澳亚基金与东兴基金三块公募牌照。若未来设立资管子公司并申请公募资格,牌照数量、股权结构与业务分工如何平衡,将成为监管与市场共同关注的问题。

从华夏吸并中信,到国泰海通:历史“剧本”提供了哪些参照?

“公募牌照如何重排”的问题,从2007年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到近两年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整合,行业已有多次演练。

2007年底,中信证券公告称,旗下控股的华夏基金将吸收合并同样由其控股的中信基金。随后一年多时间里,债权债务交接、产品管理人变更、持有人大会表决等步骤陆续推进,中信基金最终注销,华夏基金借此巩固了彼时的龙头地位。

最新的案例是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2025年3月,国泰君安换股吸收海通证券完成交割,随后更名为“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资产规模接近中信证券的又一家头部券商。

但在公募牌照层面,新集团的结构更为复杂——合并前,国泰君安控股华安基金,旗下资管子公司已获公募牌照;海通证券则控股海富通基金,并参股富国基金。合并完成后,国泰海通一度同时成为海富通基金、华安基金与富国基金的重要股东。

2025年1月,证监会在批复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时明确要求:国泰君安应当按照已报送的初步整合方案方向,在1年内制定并上报具体整合方案,明确时间表,妥善有序推进整合工作。

从国泰海通三季报披露情况看,整合仍处于方案论证阶段。公司表示,正在研究以不同形式解决子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一参一控”等问题,并稳步推进资管子公司整合。已落地动作主要集中在资管层面,如国泰君安资管吸收海通资管,以及海富通基金董事长由国泰君安资管体系人士出任等,被视作整合启动信号。

国泰海通的进展说明,券商主体合并只是开端,公募基金公司层面的梳理与牌照安排往往需在监管设定的时间框架内循序推动。在具体整合方案成型并获批前,多牌照格局、同业竞争处理及主平台定位仍将在“研究论证—局部先行”的状态中推进。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