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MSCI正式发布2025年度ESG评级结果,中国平安(601318)凭借在环境、社会及治理领域的综合优异表现,以7.3分(满分10分)的成绩将评级上调至AAA级,连续四年位列“综合保险及经纪”亚太区第一,持续领跑行业。
作为全球领先的金融指数与ESG评级权威机构,MSCI ESG评级体系覆盖全球1.7万余家发行人、99.9万种证券,占全球90%以上权益及固收市场资本;通过多渠道交叉验证,对企业开展100-150个量化指标分析并全球对标;以行业实质性原则设差异化议题,“风险敞口-管理能力”双维度评分,治理为核心支柱且权重动态调整;服务全球96%的前100大资管公司,影响超9万亿美元资产配置,靠“持续公开数据监控+年度审核+企业反馈”保障客观时效。
MSCI在评级报告中指出,中国平安在可持续发展重点议题的管理投入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展现了全面的ESG风险管理能力。
其中,人力资本发展、隐私与数据安全、普惠金融、气候治理、负责任投资、企业行为六大议题表现突出,环境、普惠金融、企业治理等领域的表现更是实现进一步提升。
普惠金融下沉构建包容服务生态
依托全金融牌照优势,中国平安持续拓宽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截至2025年6月底,平安银行服务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达97.29万户,普惠贷款余额4995.24亿元;2025年上半年,平安产险为161万小微企业提供189万亿元风险保障,针对农业灵活用工场景开发的“农业零工保”系列产品,已为全国超165万人次农业灵活就业人员提供超3300亿元风险保障。通过42800余个服务触点下沉县域乡村,让更广泛人群享受到优质金融服务。
科技赋能绿色发展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中国平安全面升级绿色金融行动。截至2025年6月底,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444.82亿元,绿色贷款余额2517.46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552.79亿元。公司明确2030年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目标,2025年上半年启动“-5%减碳行动”,通过办公能耗管控、绿色采购、数据中心绿色化等举措推进节能降碳。自主研发的“鹰眼”风险减量服务平台,上半年累计预警自然灾害25.9万场,发出预警信息42.6亿次,覆盖6402万企业和个人客户,通过AI模型筛选高风险标的、提前排查配送应急物资,助力提升防灾减灾能力。
多维践行责任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作为全国首家签署UNPRI(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的资产所有者,中国平安将ESG因素全面纳入投资全流程。截至2025年6月底,保险资金负责任投资规模达10174.07亿元,其中社会投资8580.85亿元,普惠投资148.40亿元。在员工发展方面,2024年各项培训投入9.56亿元,人均培训时长49.16小时,通过“实战+轮岗+培训”立体化路径助力员工成长,同时重视权益保障与多元包容的工作氛围营造。在数据安全领域,公司以最高标准执行信息安全管理规范,完善数据管理机制,严控AI技术应用风险,全力保障客户隐私安全。
中国平安表示,可持续发展是公司长期坚持的核心战略。未来,公司将坚定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十五五”规划为指引,坚守“金融为民”初心,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科技驱动战略,持续助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为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创造稳健增长的价值,构建更具韧性、包容与高效的可持续金融生态。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