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获刑十五年:李玮的“中泰时代”与代价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翦音志 1.7w阅读 2025-08-26 17:51
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中泰证券前董事长李玮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罚款350万元。

8月22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威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泰证券(600918)原董事长李玮作出一审宣判:以贪污罪、受贿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和12年6个月,数罪并罚执行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合计350万元;其涉案财物依法没收、继续追缴不足部分。

法院查明,李玮触犯的两个罪名持续时间跨越二十年:其一,贪污——2007年12月至2020年6月,利用担任齐鲁证券/中泰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的职务便利,通过侵吞、骗取等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合计1003万余元;其二,受贿——2003年6月至2023年10月,利用其在鲁银投资、齐鲁证券、中泰证券、鲁信投资等职位,为他人在股份购买、贷款办理、工作安排等方面谋利,收受财物合计3998万余元。量刑时,法院认定其具有犯罪未遂、坦白、既遂部分赃款及孳息全部追缴、自愿认罪认罚等从轻情节,依法并罚作出上述判决。

这起判决承接此前的纪律审查与党纪处分:2024年4月19日官方通报其接受审查调查,2024年10月17日其被开除党籍;纪律通报中点名其“靠金融吃金融”、权钱交易等问题。

从莱钢财务到“齐鲁—中泰”一号位

李玮生于1962年,博士研究生、正高级会计师,早年长期在莱芜钢铁体系任职,历任莱钢股份财务部主任、副总经理,莱钢集团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并在鲁银投资担任总经理、董事长等职。2003年起出任齐鲁证券董事长,开启长达17年的执掌期。其间,齐鲁证券完成多轮扩张:2007年承接并收购天同证券的证券类资产,成为省内整合平台与全国性综合券商;2011年设立香港子公司,也就是今天的中泰国际,2014年设立资管子公司;2015年改制更名为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去地域化、冲刺资本市场。

这一阶段,中泰业务版图与治理框架同步夯实:2007年成为全国首家全面完成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多银行第三方存管的券商,并入选创新试点类券商;网点全国铺开、牌照体系完善。2020年6月3日,中泰证券在上交所上市,李玮完成“更名—上市”两步走的关键闭环;2020年10月卸任董事长。

扩张、上市与治理考题

在李玮任内,中泰通过并购整合和内生扩张,营业部/分公司网络在2010年代中后期已覆盖全国,2015年前后拥有约230家营业部、30家分公司。从“齐鲁”到“中泰”的改名,是去地域化、全国化与上市路径的过程;2015年更名获批后,管理层认为这是公司“二次创业”的新起点,并持续推进全国布局。

在完成历史性上市后,中泰证券当前的经营质量仍面对周期波动与结构考验。2024年年报显示,营业收入108.91亿元、同比下滑14.66%;归母净利润9.37亿元,同比下滑47.92%。其中,投资业务收入下滑约45.73%,投行业务收入同比下滑30.61%。

值得注意的是,2022-2023年,公司大股东由莱钢集团变更为枣矿集团,实控人仍为山东省国资委;同时公司推进定增补资本金与业务转型,这些上市后的结构性调整,也对中泰的新治理与风控体系提出更高要求。企查查显示,当前公司第一大股东为枣矿集团,持股32.62%;莱钢集团则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5%。

从被查到党纪处分再到一审宣判,对李玮而言,“更名—上市”的高光时刻与“权力—利益”的灰暗轨迹,被同一时代所记录。对任何一家省属综合券商而言,合规永远是前提,只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才能真正屹立不倒。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