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重庆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重庆信托”)披露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实现净利润2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但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6.7%至5亿元。
信托业务业绩负增长
重庆信托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于1984年10月成立的全国性非银行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金150亿元,为全行业最高。公司主要股东为同方国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上海淮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重庆信托2024年信托业务业绩承压,全年实现信托业务收入91.4亿元,较上年下降1.5亿元,降幅1.6%;信托业务净利润达83.3亿元,较上年微降0.4亿元。
在业绩承压的同时,重庆信托的信托项目资产规模保持高速扩张。从资产规模看,信托项目资产总计2400亿元,较年初增长34.8%。
业务拓展上,当年新增信托项目364个,对应新增信托规模1523.8亿元。
项目清算有序推进,完成99个信托项目清算,清算规模374.2亿元,其中集合类信托项目加权平均实际年化收益率为5.2%,单一类达6.3%。
非息收入回暖
2024年,受益于资本市场行情上行,重庆信托非息收入显著回暖,成为业绩扭亏为盈的关键支撑。
数据显示,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虽从6.2亿元降至4.2亿元,但是投资收益实现大幅逆转,由上年亏损3.6亿元转为盈利1.9亿元,其中对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从1.7亿元增至2.7亿元。与此同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虽仍为负,但从-9.4亿元大幅收窄至-1.2亿元,资产价值波动负面影响显著减弱。尽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有所下滑,但投资收益的强劲反弹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优化,共同推动非息收入结构改善,有效对冲部分业绩压力。
在资产配置方面,截至2024年底,重庆信托的信托资产运用中,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达1168亿元,较年初增长78.6%,占比48.7%,较年初上升12个百分点。
房地产业多起涉诉
2024年,重庆信托营业收入大幅度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利息净收入骤降,仅为93.8万元,较上年的14.5亿元同下降99.9%。重庆信托的利息收入崩塌,直接源于自营贷款的风险集中暴露。
近年来,在地产类信托项目遇挫的背景下,重庆信托在房地产业屡屡踩雷,诉讼不断。
年报显示,重庆信托的自营贷款客户仅有三名,恒大园林集团和厦门万厦天成房地产的贷款已逾期,合计占比近84%。
厦门万厦天成房地产开发了厦门“楼王”帝景苑项目,早在2021年就因重庆信托的TOT产品“京润6号”逾期引发关注。该产品规模24.3亿元,底层资产正是帝景苑项目贷款。尽管重庆信托在2024年9月对其申请强制执行并查封抵押物,但25亿元本金仍未收回。值得注意的是,重庆信托曾因该项目被原重庆银保监局罚款200万元,涉及信息披露不全面、信托资金违规用于缴纳土地出让款等问题。
恒大园林集团作为恒大地产全资子公司,更是重庆信托的第一大贷款客户,占比达68.5%,但贷款已逾期。
在2024年的报告中,重庆信托合计披露17起重大未决诉讼,涉诉本金超127亿元。其中,房地产行业诉讼案件合计12起,涉诉本金达119.5亿元,被告包括宝能、融创等房地产企业;“恒大系”的诉讼案件高达7起,涉诉本金达44.8亿元,占比37.5%。
面对风险重压,重庆信托将“化险”列为核心战略,2023年以来累计化险规模超70亿元。其中,杭州新天地、北京新领域等项目提前清算,彻底退出世茂项目,隆鑫项目抵押债权实现全额清偿。
不过,化险成效与风险敞口仍存在显著落差。以恒大系案件为例,多数执行案件处于“对保证人仍在执行”阶段,而被告房企普遍沦为失信被执行人,偿债能力堪忧。
截至2024年年末,重庆信托的资产分布中房地产业仍占较大比重。其自营资产规模达282.5亿元,其中第一大投向为金融机构,金额高达170.2亿元,占比60.3%;房地产领域以41.5亿元的投入位居第二,同比增长6.7%,占比14.7%。再看信托资产方面,规模总计2400亿元,投向实业的资金为1256.1亿元,占比37.9%;投向金融机构的资金为147.4亿元,占比30.9%;而投向房地产的资金为115亿元,同比微降2.3%,占比6.6%。
虽然其信托业务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4亿元、净利润83.3亿元,但自营业务的持续疲软与诉讼压力,仍然在制约着重庆信托的整体盈利能力。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