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科创板上市不足3年的杰华特(688141)又要赴港上市了,据招股说明书,杰华特拟募集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完善海外销售网络、战略性投资与收购等用途。
上述用途表陈述颇为简单,通过查询多方数据,《财中社》发现,杰华特赴港融资的核心原因在于其业绩持续亏损,资金状况不断恶化。另外,在虚拟IDM模式下,公司研发投入与产出不成比例,急需融资续命。
持续亏损与资金状况恶化
2022年至2023年,中国模拟芯片市场经历周期性低迷,需求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公司业绩普遍下滑。据招股说明书,2023年,杰华特营业收入由前一年度的14.48亿元降至12.97亿元,净利润也由1.36亿元降至-5.33亿元,业绩由盈转亏,结束了此前连续两年盈利的局面。
进入2024年,随着行业下游库存水平的下降,以及计算和存储及汽车电子带来需求增量,国内模拟芯片市场开始回暖。不过,杰华特并未实现扭亏,且亏损金额进一步扩大。2024年,其营业收入增至16.79亿元,但亏损却扩大至-6.11亿元。
在业绩持续亏损的同时,杰华特资金状况也在逐渐恶化。据招股说明书,2022年至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分别为-8.23亿元、-2.91亿元、-3.6亿元;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值分别为-1.37亿元、-3亿元、-5亿元。
持续性“失血”导致其被迫通过银行借款来满足运营对资金的需求,据招股说明书,2022年年末,杰华特账面银行借款合计金额为5.26亿元,2025年第一季度末增至9.97亿元,同样的时间节点,杰华特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金额为9.94亿元,其金额与银行借款金额相当。
更为严重的是,杰华特经营方面也出现了问题,2024年年末,其账面存货金额为8.55亿元,同比下滑2.19%。其中,外包加工材料金额为6.31亿元,同比下滑0.62%;制成品金额为5.12亿元,同比增长36.88%。
按照正常逻辑,国内模拟芯片市场复苏,杰华特存货增加实属正常。不过,从制成品金额大增及存货的时间结构来看,其已经库存出现积压的情况,且去库存进展缓慢。
据招股说明书,2022年至2024年,杰华特1年内的存货金额分别为7.18亿元、7.43亿元、7.29亿元,1-2年的存货金额分别为8610万元、2.88亿元、2.58亿元,2年以上的存货金额分别为1449万元、7584万元、2.63亿元。
而且,由于销售不及预期,2022年至2024年,杰华特存货减值准备计提金额分别为3569万元、2.32亿元、3.95亿元,逐年攀升。
高投入低产出困境
据招股说明书,杰华特主要收入来自电源管理芯片,2022年至2024年,公司电源管理芯片收入分别为13.81亿元、12.78亿元、16.4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95.5%、98.5%、98%。
需要关注的是,2022年至2024年,杰华特研发开支分别为3.05亿元、4.99亿元、6.1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1.1%、38.5%、36.9%。
同期,圣邦股份(300661)研发费用分别为6.26亿元、7.37亿元、8.71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9.63%、28.18%、26.02%;纳芯微(688052)研发费用分别为4.04亿元、5.22亿元、5.40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17%、39.79%、27.55%,杰华特研发投入强度位于行业头部,但从业绩来看,其高额投入并未换来利润。
另外,圣邦股份、纳芯微采用的是行业内常见的Fabless模式,晶圆制造、芯片封装和芯片测试均委托给外部厂商完成。而杰华特采用的是虚拟IDM模式,公司不仅专注于集成电路的设计环节,还能基于晶圆代工厂的产线资源进行工艺开发与优化,进而要求晶圆厂配合按照其开发的专有工艺进行晶圆制造。
按道理来说,虚拟IDM模式通过设计、工艺协同在半导体产业链中开辟了第三条路径,尤其适合模拟芯片这类对于工艺敏感的产品。不过,从毛利率角度来看,杰华特研发转化效率似乎并不高。
2022年至2024年,公司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分别为37.3%、13.5%、16.9%;同期,圣邦股份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分别为55.41%、46.10%、47.81%,纳芯微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分别为42.93%、29.55%、22.42%。
通过对比,杰华特研发费用率高于圣邦股份、纳芯微,但其核心产品电源管理芯片毛利率却显著低于同行。
更为重要的是,在虚拟IDM模式下,公司需要不断对自研工艺平台进行升级迭代,且升级周期间隔较短。据招股说明书,杰华特5-55V中低压BCD工艺平台已经迭代至第四代,第一代研发时间为2014年至2016年,第二代研发周期为2018年至2022年,第三代研发周期为2020年至2021年,第四代研发周期为2022年至2024年。
10-200V高压BCD工艺平台已经迭代至第二代,第一代研发周期为2017年至2018年,第二代研发周期为2020年至2022年,第三代自2023年起,目前仍在开发中;10-700V超高压BCD工艺平台已迭代到第三代,第四代自2024年开始投入,目前仍在研发中。
从研发周期来看,杰华特平均每两年就要对自研工艺平台进行一次升级迭代。为了保持工艺品台的迭代速度,公司研发人员数量持续扩张。
据财报数据,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407人、544人、776人,同比分别增长44.84%、33.66%、42.64%。研发人员的增加推动公司人员薪酬明显增长,同期,公司研发人员薪酬分别为1.90亿元、3.19亿元、4.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58%、67.67%、34.45%。
在转化率低下的情况下,持续性的高研发投入进一步加剧了杰华特扭亏的难度。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