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公安部“净网-2025”专项工作日前公布了10起典型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件,超半数指向直播及短视频平台违法犯罪。随着公安机关“全链打击、生态治理”行动推进,直播行业长期存在的违法乱象正迎来系统性整治。
专项行动披露的案件显示,为快速获取流量,江苏网民曹某某用AI编造“政府干部吃方便面被通报”谣言,上海王某等人针对跳水运动员制作“禁赛”“行贿”等虚假视频,借争议性内容吸引关注;四川白某某团伙更以“保护大熊猫”为幌子,编造“熊猫遭虐待”谣言煽动网暴,其直播账号借此积累“情绪粉丝”,通过售卖虚假“保护周边”牟利。
此外,公民个人信息正成“黑产原材料”。甘肃卢某团伙用车载伪基站在小区、学校周边截取居民手机号及短信验证码,批量注册直播账号倒卖;四川张某等人利用保险公司外包工作便利,窃取客户信息售予直播带货机构,涉案金额16万余元。据行业估算,直播“养号”市场规模超百亿元,一条包含用户消费习惯的“精准信息”单价可达200元,非法信息流通助推了直播虚假交易。
在变现环节,违法手段愈发隐蔽。安徽郝某团伙开发假冒银行App,伪造交易流水,通过直播以“代办贷款”“修复征信”骗钱;湖北徐某某团伙伪装“炒股专家”,用虚假股票走势图吸引粉丝后,将粉丝信息推送至境外诈骗集团,4人累计获利180余万元,形成“直播引流—跨境分赃”链条。
过往,针对直播领域的违法行为,监管多以 “封号”“罚款” 等行政处罚为主,刑事追责案例相对少见。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随着公安机关、直播平台协同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大,行业中的灰色经济链条将被彻底斩断,直播行业也有望借此迎来更为清朗、规范的发展空间。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