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眼镜行业迎来爆发前夜,2035年渗透率或达70%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汪明琪 2.0w阅读 2025-10-21 11:29
AI眼镜成为AI应用最佳硬件载体,2025年全球销量预计达550万台。产业链上游核心器件价值高,下游依赖传统渠道,未来AR+AI形态有望替代智能手机。

慧博投研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AI眼镜行业现状及前景、行业难点、产业链及相关公司进行深度梳理,其主要内容包括:

AI眼镜是集成相机、耳机等功能的可穿戴设备,分无摄像头、带摄像头、带显示屏(AR+AI)三类,适配多场景,因靠近眼、耳、口三大感官,成为AI应用最佳硬件载体。

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中,拍照AI占96%(Meta Ray-Ban Meta为主力),AR+AI占3%,音频AI占1%,仍处导入初期;未来AR+AI将成终极形态,有望替代智能手机,扎克伯格认为其是计算平台发展趋势延伸。

目前近70家厂商在研,涵盖手机厂(小米、华为)、XR厂(Meta、Rokid)等,Meta推出Ray-Ban Display(799美元)、百度发布首款中文大模型原生AI眼镜、华为及小米也有新品落地。

渗透率核心驱动包括三方面:政策上,AI成国家战略,2025年信通院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资本上,Meta Reality Labs 2024年资本开支近200亿美元,国内AI眼镜融资中国有资本占8成;技术上,AI模型降价(如DeepSeek-V2输入0.001元/千tokens)、光波导技术成熟、国产芯片(恒玄、瑞芯微)加速替代,推动降本。

产业链呈微笑曲线,上游核心器件价值高:芯片由高通AR1 Gen1主导高端,国产厂商在中低端替代;镜片向高折射率升级,康耐特、明月为龙头;光学模组中光波导成主流,Micro LED光机受关注。中游ODM歌尔股份为龙头,绑定Meta、小米等客户。下游依赖传统眼镜渠道,博士眼镜与雷鸟、华为等合作,提供验配服务。

行业仍存卡点:降本方面,国产芯片制程(紫光展锐12nm vs 高通4nm)、ISP集成不足,恒玄拟推全集成SoC;轻量化上,主流产品45-60g,需用塑胶钛、高折射率镜片降至40g以下;续航当前4-7小时,闪极推出挂脖增程电源;AI响应延迟,雷鸟V3通过预处理压缩至1.3秒。

重点公司中,康耐特是全球前三树脂镜片厂商,与歌尔合作XR镜片;明月为小米AI眼镜供片;恒玄芯片应用于小米眼镜;歌尔是AI眼镜ODM龙头;博士眼镜拥有557家门店,合作多家AI眼镜品牌;华盛昌布局工业AR眼镜。

市场规模方面,预计2025年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550万台(+135%),2029年达0.55亿副,2035年渗透率约70%(销量14亿副),有望比肩智能手机规模。

【注】更多研报请上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