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博投研近日发布研究报告,对机器人电机行业展开深度剖析。报告指出,在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兴起的背景下,作为驱动系统“关节肌肉”的电机,已成为机器人运动能力的核心决定因素,其技术壁垒高、产业价值集中,正迎来新一轮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

随着机器人应用场景从结构化工业环境向动态、非结构化场景拓展,其对电机性能提出更严苛要求:高转矩密度、低转矩波动、强过载能力和高效散热缺一不可。为满足这些需求,多种电机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空心杯电机以小巧精密特性成为灵巧手首选;无框力矩电机凭借高扭矩与紧凑设计主导关节驱动;轴向磁通电机以其高功率密度展现巨大潜力;谐波磁场电机则通过创新磁路设计突破传统性能极限。
从市场格局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亿美元,中国占比超过50%,带动电机需求爆发。政策层面,《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将电机列为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竞争格局呈现“双轨并行”:特斯拉凭借专利优势主导高端市场;本土企业如汇川技术、步科股份等通过差异化创新与成本优势加速国产替代。目前电机成本仍是普及瓶颈,无框力矩电机单价高达2000元以上,占整机成本15%,产业链正通过技术升级与产能转移等多路径降本。
具体到细分领域,空心杯电机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约59亿元,其核心壁垒在于绕线技术与设备,国际厂商如Maxon仍主导市场,但鸣志电器、兆威机电等国内企业凭借性价比优势稳步替代,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需求有望打开百亿市场空间。无框力矩电机作为关节主流选择,2023年全球规模6.57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9.03亿美元,其在温控与可靠性方面仍面临挑战,国内步科股份、雷赛智能等企业产品性能已接近国际水平。


轴向磁通电机虽具备高功率密度优势,却受制于制造精度与散热难题,目前尚处产业化初期。报告指出,通过SMC粉末冶金、无轭结构等创新,该技术正逐步突破瓶颈,已在“青龙”机器人腿部等场景成功应用。新兴的谐波磁场电机通过磁场调制实现转矩倍增,同时推动第四代永磁材料钐铁氮的商业化进程,未来在降低成本、提升性能方面潜力显著。
产业链相关企业积极布局:步科股份深耕无框力矩电机,产品覆盖多关节需求;鸣志电器作为国内空心杯电机稀缺标的,产品线齐全;雷赛智能推进关节模组与灵巧手业务;伟创电气、汇川科技和鼎智科技也纷纷加码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推动产业化落地。

展望未来,报告总结四大发展趋势:一是高精度、轻量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AI算法嵌入控制器将显著提升能效与响应速度;二是一体化关节电机需破解散热与电磁兼容难题;三是3D打印等新工艺为电磁结构创新提供可能;四是产业链协同与生态构建将成为行业健康发展关键。随着技术进步与产业链成熟,机器人电机正从“功能实现”向“性能突破”转型升级,为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注入强劲动力。
【注】更多研报请上慧博智能策略终端PC版或慧博投资分析APP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