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年内第三次挨罚,IPO之路又添阴影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翦音志 2.1w阅读 2025-08-25 12:26
8月22日,渤海证券收到证监会罚单,而这已是年内第三次。

8月22日,中国证监会官网公布了两则公告,其一是对渤海证券广东分公司下达“责令改正”行政监管措施,原因在于:一是在知悉下辖营业部发生可能影响经营管理和客户权益的重大事件后,未及时向监管报告;二是下辖营业部负责人违规操作客户证券账户。同时,监管部门对该营业部一名从业人员肖诺珣出具警示函。两份文件的措辞直接指向“分支机构合规管理不到位”。

而《财中社》发现,这已是渤海证券年内第三次被监管点名。

从投行“旧账”到网点“失守”

2025年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确认渤海证券在担任相关财务顾问期间对资金来源及实际控制人核查未尽职,决定责令改正、没收业务收入56.6万元并罚款169.8万元,合计罚没226.4万元。

而就在一个月后,2025年2月24日,中国证监会北京监管局再次对渤海证券北京广顺北大街营业部出具警示函,原因是未能及时发现员工私自销售私募产品、未按内部制度对员工违规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进行追责,在从业人员管理方面合规有效性不足。

算上此次被责令改正,渤海证券一年内从总部到分公司、营业部,均出现了合规问题。而这三项处罚,直指分公司与营业部管理的三条“红线”:对于营业部发生的可能影响管理与客户权益的重大事件,分公司必须及时、准确向监管报告;营业部负责人不得违规代客操作账户以及网点对于员工执业与合规穿透管理的要求。

分支机构的风险高发

整体来看,也不只有渤海证券遭遇了分支机构合规问题,截至目前,今年涉及券商分支机构或营业部的罚单已达数十张、覆盖多家机构,违规类型集中在员工借他人名义从事证券交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规范,以及“其他内控不规范”等,再加上此次渤海证券涉及的“重大事件未及时报告”,暴露出总部到网点的信息传导与应急处置机制存在的“延迟”或“漏检”。而渤海证券当下正处于“合规补课”关键期:一方面,总部投行业务的历史“旧账”刚被清算;另一方面,南北两地网点的合规短板密集暴露,而且,渤海证券的IPO推进曾因财务数据过期、会计师事务所更换等外部因素多次中止,而此次再度遭罚,叠加上此前的业务波动、内控漏洞,对渤海证券的IPO之路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更宏观的背景是,证监会今年完善了行政处罚裁量规则与穿透监管框架,强调对同类案件“均衡执法”、加大对中介“看门人”责任的约束力。在投顾、私募代销、适当性等与个人执业行为关系密切的领域,分支机构在监管上进一步承压。在未来,券商总部如何通过技术、制度层面的内部整改,实现对于下属分公司、营业部的穿透管理,将是打通合规的“最后一公里”之关键。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