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资管查晓磊:跳出“排名思维”,让绝对收益成为投资核心目标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高尚 1.6w阅读 2025-10-16 10:47
在“业绩排名”仍主导公募考核的时代,华泰资管查晓磊选择另辟路径。以“三价打分体系”约束投资行为,他试图让收益回归研究本源,用纪律取代情绪,在波动市场中追求确定性的回报。

在公募基金长期以“相对收益”为核心考核的体系中,基金经理往往被业绩排名所驱动。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查晓磊认为,投资的真正本质是“让每笔投资都盈利”,而非在同业之间争高下。

他提出的“三价打分体系”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定价和行为约束,让投资重新回归到研究与纪律之中,并以“绝对收益”为最终目标。

从“排名焦虑”到“收益自律”

查晓磊指出,行业长期的“排名思维”使投资容易陷入短期化和同质化。许多基金经理在市场波动时,为了不落后于同类或基准,被迫频繁调仓或风格切换,投资逻辑逐渐被动化,收益也随情绪波动而漂移。

在他看来,投资行为应当以概率与纪律为核心,通过对每个标的的盈利概率、下行空间和风险承受度进行系统评估,而不是以同业平均为参照。他表示:“投资的本源,是让每笔投资都盈利,而不是为了排名。落实到动作上,就是对每个标的算账,通过研究提高盈利概率,控制回撤下限,追求向上收益,无关排名和基准。”

这种理念的转变,意味着团队的考核方式也在改变。查晓磊提出,应当弱化阶段性相对排名的约束,转而强调研究的质量与执行的稳定性。他认为,市场的涨跌无法预测,但定价和仓位是可以被管理的,而纪律与体系是应对波动的关键工具。

“三价打分体系”:让投资决策可量化、可追溯

为了让“绝对收益”理念落地,查晓磊主导设计了“三价打分体系”,即对每个投资标的设定买入价、极限底价和卖出价三个坐标,形成一套动态的价格与评分框架。

定价模型的逻辑方面,买入价源于DCF估值模型,结合公司未来3至5年现金流预测、贴现率和增长假设,计算得出合理的安全区间;极限底价以历史盈利低点、行业周期和压力场景为参照,用以界定可接受的最低估值水平;卖出价则基于市场热度、交易量、估值溢价等情绪指标动态调整。

查晓磊解释称:“买入价要求最严,极限底价是防守线,卖出价则结合基本面与市场热度动态调整。”这三者共同构成了投资决策的边界。

量化打分与动态调整方面,系统会为每只股票分配综合评分:5分对应极限底价,4分为买入区间,2分为卖出区间。

当评分≥4分时允许增仓;

介于3–4分之间时保持观望;

评分≤2分时建议减仓或退出。

每当公司财报、盈利预测或行业景气度发生变化,系统会自动重新计算三价与评分,使定价逻辑保持时效性。查晓磊认为,这种“可复盘”的体系使投资更具透明度,也便于团队间协同判断。

除了定价功能,系统还具备行为监测与复盘功能。在行为约束机制的方面,每笔交易都需录入系统,若出现超区间操作或追高买入行为,系统会自动记录并纳入后续复盘。查晓磊表示,这种机制能帮助团队识别非理性决策、减少情绪化操作,并强化纪律约束。

他以某机械设备公司为例:在去年四季度市场大幅波动时,该股跌破极限底价后系统发出加仓信号,团队在确认基本面未变的情况下分批建仓。随后公司业绩改善、估值修复,股价回升至卖出价上方,系统提示逐步减仓,最终实现正向收益。

类似的操作也出现在港股市场中,团队在部分港股券商及电商标的中实现了以纪律为核心的逆势加仓与阶段止盈。

体系验证与业绩兑现

截至2025年10月14日,Choice数据显示,查晓磊管理的基金总规模约7.38亿元,旗下四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均实现正收益,整体表现稳健、波动可控。

但若结合基金半年报利润数据观察,其收益节奏仍存在波动。查晓磊管理的产品年内回报集中在10%-15%,但此前部分季度利润出现显著下滑。例如,华泰紫金泰盈混合A(008404)二季度利润仅为44.9万元,较一季度的255.6万元下降逾八成。

整体来看,这些产品在年内依然取得正回报,说明“绝对收益”体系在回撤控制和风险边界设定上初见成效。然而,收益的季度性波动也反映出该体系在应对结构性行情时的适应性仍需优化。

分析人士指出,查晓磊团队的组合规模总体较小、仓位集中度低,这与其“纪律优先”的投资理念一致。小规模有助于严格执行打分体系,减少流动性约束带来的交易干扰。总体而言,其“以研究驱动、以纪律约束”的框架确实在部分产品上得到了业绩验证,但要成为可长期复制的稳定模型,还需要更长周期的市场检验。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