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34亿信托贷款本息待追回,渤海信托登报催收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夏震 1.8w阅读 2025-09-17 16:00
9月10日,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在《经济参考报》罕见发布两份催收公告,向北京九台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东方梅地亚置业有限公司两家关联企业及相关担保人追讨合计超34亿元信托贷款本息。

近日,渤海国际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渤海信托”)在《经济参考报》罕见发布两份催收公告,向两家关联企业及相关担保人追讨合计超34亿元的信托贷款本息。

此次催收涉及两笔时间跨度长达七年的信托贷款。第一笔贷款的借款主体为北京九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九台集团”),2017年9月29日,渤海信托向其发放22亿元信托贷款,由北京东方梅地亚置业有限公司(下称“梅地亚置业”)、深圳市钜彩矿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及自然人李玉国提供抵押、保证、质押等多重担保。

根据合同约定,九台集团应在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分期偿付本息,但截至公告发布日,渤海信托仅收回98.3万元,尚有27.9亿元本息及罚息未能收回。

同日发放的另一笔5亿元信托贷款,借款主体则为梅地亚置业,担保方包括九台集团、北京宇达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企业及自然人李玉国,该笔贷款同样约定在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分期偿还,渤海信托仅收回2201.7万元,未收回本息及罚息达6.3亿元。

两笔贷款合计放款27亿元,经过利息与罚息累积,目前未收回金额已突破34亿元,形成显著的风险敞口。

从两家借款企业的关联关系来看,这两笔逾期贷款背后存在紧密的利益联结。工商信息显示,九台集团与梅地亚置业的法定代表人均为李余贵,且两家公司的主要担保方企业法定代表人也同为李余贵。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9月27日,李余贵同时接任这两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职务,并兼任执行董事、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关键岗位。而其中一名担保人李玉国曾经为九台集团的法人,目前仍为其唯一股东。

从企业背景看,九台集团成立于1996年,以钢材、建筑材料等批发业务为主;梅地亚置业成立于1997年,专注于房地产开发经营,两家企业虽主营业务不同,但通过互保模式形成了风险共同体。

目前,九台集团与梅地亚置业均已被列为被执行人,这意味着两家企业的偿债能力已出现实质性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渤海信托的资产回收风险。

作为此次催收事件的主体,渤海信托的自身经营状况同样值得关注。

作为河北省唯一的信托机构,渤海信托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河北省国际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6年重组改制后引入市场化机制,2015年更为现名,目前由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持股51.2%,业务涵盖资金信托、不动产信托等多个领域。

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渤海信托经营呈现营收微降、成本激增的态势。全年营业总收入13.9亿元,较2023年的14.3亿元下降2.2%,与2022年规模持平;与营收微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营业总成本同比大幅攀升430%,达到9.1亿元,成本控制出现明显问题。

利润表现则呈现出明显分化,营业利润从2023年的12.5亿元骤降至4.8亿元,同比降幅61.5%;利润总额从3.5亿元回落至1.44亿元,降幅59.1%。

但是公司归母净利润却实现16.3%的同比增长,达3709.5万元,这一增长并非源于主营业务改善,主要得益于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66.6%至1.1亿元。

资产规模方面,2024年末渤海信托资产总计148.8亿元,较2023年的159.7亿元下降6.8%,呈现收缩迹象。

在营收增长乏力、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下,34亿元不良资产的处置结果,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小影响。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