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权益基金净值修复潮来袭 99%产品近一年回报为正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高尚 1.2w阅读 2025-08-14 10:42
而在2021年市场高位成立的基金中,158只已实现累计回报由负转正,部分投资者终于迎来“解套时刻”。

随着A股市场阶段性回暖,主动权益类基金正迎来一波净值修复潮。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4351只主动权益基金中99.08%产品近一年回报为正,42只产品区间涨幅实现翻倍,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016303)以217.46%的涨幅领跑行业。

而在2021年市场高位成立的基金中,158只已实现累计回报由负转正,部分投资者终于迎来“解套时刻”。

从深度套牢到逐步翻红

2021年是权益基金发行的“巅峰之年”,当年新成立主动权益基金规模超万亿,但随后市场持续调整让多数产品陷入净值回撤。如今,随着市场回暖,这批“高位基”正逐步走出泥潭。

从具体产品看,知名基金经理管理的百亿级产品净值修复尤为显著。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005827)近一年上涨16.93%,较2021-2023年连续三年亏损的颓势明显改善;葛兰参与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A(003095)近一年涨幅达29.99%,逐步填补过去四年的亏损缺口。

部分曾跌幅超三成的基金已完成“逆袭”。大成北交所两年定开混合A(014271)从上年同期的-38.73%回升至34.39%,南方港股创新视野一年持有混合A(012586)从-9.28%反弹至55.58%,鹏华创新升级混合A(012093)从-24.71%反弹至36.32%。这意味着,2021年高点入场且坚定持有的投资者,已有部分实现扭亏为盈。

不过,整体解套之路仍任重道远。截至8月12日,2021年成立的679只主动权益基金中,仍有152只累计跌幅超三成,占比22.4%,大量投资者仍在等待“回本信号”。

业绩与资金的背离如何破局

“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已通过净值修复得到验证,但投资者的‘亏损记忆’仍未消退。”一位公募市场部负责人直言,2022-2024年偏股混合基金连续跑输市场指数,让2021年高位入场的投资者经历了平均超30%的回撤,这种长期亏损体验导致“解套即赎”成为条件反射。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基金单位净值回升至面值附近时,如净值在0.8元和1.05元左右,往往会面临较大的赎回压力。

国金证券分析指出,当前主动基金尚未进入“业绩吸引资金”的正向循环,反而陷入“净值修复-赎回增加-规模缩水”的短期闭环。数据显示,主动权益基金二季度被净赎回1076亿份,环比增加56.43%。

破解困局需双向发力。在基金公司层面,多位业内人士建议强化“持有人利益优先”理念,通过控制产品规模、优化申赎费率(如设置持有期优惠)等方式引导长期投资;在投资者教育层面,需进一步普及“波动是常态”“长期复利”等理念,降低短期业绩对投资决策的干扰。

“信任重建需要时间。”上述负责人表示,只有当基金经理能持续创造穿越周期的稳定回报,同时市场生态更利于长期资金留存,才能让投资者摆脱“解套即赎”的惯性,真正实现“业绩与资金”的正向循环。

随着市场逐步企稳,这场净值修复潮能否转化为行业信心的转折点,仍需时间检验。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