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霸+机器人!累亏超2亿的翼菲科技递表港交所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黄嘉森 1.4w阅读 2025-10-20 13:20
公司递表,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张赛的处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鲜。

截至目前,2025年已有18家机器人公司扎堆递表。其中,有6家公司在今年6月提交上市资料,翼菲科技便是其中之一。

翼菲科技的创始人张赛顶着“清华+哥大”光环,公司成立至今获得了超10轮融资,目前拥有比亚迪(002594)、富士康、蓝思科技(300433)、东阿阿胶(000423)、联合利华、华熙生物(688363)、华鲁制药、迈瑞医疗(300760)等客户。

然而,《财中社》注意到,拥有上述光环的翼菲科技并非一帆风顺,公司曾经历创业合伙人退股、财务危机、战略调整、资金流动性紧张等一系列波折。

此外,翼菲科技虽然营收稳步上升,但仍处于亏损状态。

清华学霸领衔

2006年,张赛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工专业毕业,次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机械工程理学硕士学位。

硕士毕业后,张赛回国入职震雄集团(00057)子公司震雄机械,担任CPS推广部高级工程师,负责注塑机设计及精益生产管理。

五年后的2012年,张赛辞去工作回家乡济南创业,成立了翼菲科技的前身济南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初期,办公室面积仅8平米。张赛和两位合伙人靠两张桌子,从零开始造出了第一台并联机器人。

公司开始销售并不顺利,张赛顶着“清华+哥大”的光环到处兜售产品。最终张赛开车到了淄博,跟齐都药业说“不用付钱,先试用,好用了再买”才获得一次机会。

当时,安装完第一台试用机器人已经是后半夜,张赛和几个员工直接席地而睡。而记录这张画面的照片,张赛保留至今。

图片来源:张赛视频号

招股书中的公司发展历程提及,2013年翼菲科技在客户现场进行了并联机器人首次试运行。2014年,公司实现了并联机器人的首次销售。

2015年,翼菲科技想拿下联合利华的订单。当时我国机器人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联合利华作为跨国500强,不太容易接受。

张赛将联合利华的上海金山工厂作为突破口,解决椭圆形瓶子人工包装问题。为此,翼菲科技直接在上海金山工厂旁边租了个厂房,搭建了一条与其一样的生产线。测试时,张赛需找人手动将瓶子放到传送带上,公司的机器人拿到瓶子后开始灌装调料。

最终,金山工厂厂长被张赛说服。从此,翼菲科技也近入了联合利华整个集团的供应链,对应的上海分公司同步建立起来。

2016年,翼菲科技实现了首次跨国销售;次年,公司成功步入消费电子行业,拿到了首个订单。

2018年,在公司成立6年后,新增年度订单超一亿。两年后的2020年,公司新增年度订单超2亿。

2022年至2024年,翼菲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62亿元、2.01亿元和2.68亿元,收入稳步增长。

同时在2024年12月,张赛还获得了清华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博士学位。

公司已经递表港交所,创始人又获得了博士学位,但张赛的处境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鲜。

多轮融资仍现金流紧张

翼菲科技身处轻工业智能机器人制造领域,发展至今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招股书中提及,公司迄今已进行了12轮融资,最新估值已超36亿。

从2014年2021年,翼菲科技几乎每年都能获得融资。但公开资料中,张赛至少经历了两次财务危机。

第一次为2016年,有媒体称,翼菲科技当时现金流断裂,几位合伙人之间也产生分歧。张赛最终卖掉自己的房产,凑钱回购了其他合伙人的股份,公司才继续运营。

工商注册信息中,2016年5月和6月张健、张立、金喆和杨栩四人,先后分别将其公司成立时获得的全部股份转让给张赛,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当初和张赛一起挤“功勋小车”,一起在齐都药业安装设备到后半夜的同事已全部离开。

上述表格中,A1轮的融资同样发生在2016年中旬。或许这次融资,缓和了翼菲科技的资金压力。

《财中社》发现,翼菲科技的第二次财务危机可能发生在2024年左右。

Choice显示,翼菲科技的流动资产净值从2023年年末的4781万元下降至2024年年末的区区5万元,同比下降了99.89%。

而到了2025年4月30日,流动资产净值达到了1.03亿元。对于净流动资产的激增,招股书说主要是由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人民币7040万元,系玉环投资注资1.4亿元。

玉环投资为一家国有投资平台,最终由浙江台州玉环市财政局控制。

几乎与此同时,翼菲科技从济南搬到了玉环,公司名称和注册地址均进行了变更。此次招股书的名称便是浙江翼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经济日报》曾在文章中写道,浙江台州玉环市投资促进中心对翼菲科技进行了长达一年多的跟踪服务。“带企业实地走访了解玉环的供应链优势,让企业心甘情愿留下来。”

业务大转型

《财中社》注意到,翼菲科技2024年年末流动资产紧张的原因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公司处于持续亏损状态,3年亏损2.4亿元。2022年至2024年,翼菲科技分别亏损5755万元、1.1亿元、7150万元,累计亏损2.4亿元;同期的经营活动所用现金净额分别为-4415万元、-8675万元、-6958万元。

也就是说,近三年翼菲科技的主营业务不仅没有盈利,日常经营活动也没有产生资金,还消耗公司的现金流。

其次,公司调整客户付款条件且银行借款增加。2024年年末,公司的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同比增长164.6%,翼菲科技解释称,贸易应收款大幅增加主要是由于公司提供更具吸引力及灵活性的付款条件作为客户获取策略的一部分,如公司可能会向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客户提供更长的信贷期。翼菲科技2022年至2024年的贸易应收款项周转天数分别为46天、65天、120天,与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的走势相同。

同时,公司2024年长期应收账款也急速增加。

此外,翼菲科技的计息银行借款同比增长195.2%。一边改变客户的付款条件,一边增加了公司的商业银行贷款及相关利息。左手放,右手抓,但对缓解公司的现金流压力毫无裨益。

最后,公司进行战略调整,进军具身智能。翼菲科技从创立之初,更倾向于to B端,近年开始战略调整,2025年更是宣布进军具身智能。

从营收明细来看,2022年公司机器人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95%,机器人本体占5%。到了2024年,前者营收占比下降到了79.2%,后者上升到了20.8%。

翼菲科技此次的调整是否成功,还需多观察。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