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9日,北京银行(601169)董事会会议全票审议通过关联授信议案,同意向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北银消金”)授予100亿元同业机构综合授信额度,其中包含70亿元流动性支持专项额度,额度有效期1年,自总行信用审批委员会审批意见表生效之日起正式启用。

作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定义的关联方,北银消金由北京银行等机构于2010年发起设立,注册资本8.5亿元,经营范围涵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同业拆借、金融债券发行等多项业务。此次交易因涉及金额超过北京银行最近一期经审计资本净额的1%,构成重大关联交易,已通过董事会关联交易委员会及独立董事专门会议事前认可,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及相关部门额外批准。
公告显示,北京银行与北银消金的关联交易严格遵循一般商业原则,定价公平合理,不优于非关联方同类交易条件,符合监管政策及本行内部管理制度。在本次授信前12个月,北京银行已向北银消金提供过100亿元同业机构综合授信,此次续作及额度配置将进一步支持北银消费深耕普惠金融、助推消费升级的业务发展,且对北京银行正常经营及财务状况无重大影响。
作为我国首家开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北银消金近期因密集的董事任职调整、分化的业绩数据及凸显的资产质量问题引发行业关注。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披露,公司董事曹艳红的任职资格于9月中旬获批,而此前1月李岩、王文杰两位新董事的任职资格已相继落地。北银消金官网披露显示,此次人事变动后,公司2025年董事会变更人数已超过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这家总部位于北京的老牌机构成立于2010年3月,由北京银行发起设立,是国内首批试点的4家消费金融公司之一。
截至2024年末,其股权结构保持稳定:第一大股东北京银行持股35.29%,西班牙桑坦德消费金融公司以20%持股位居第二,利时集团、联想控股、大连万达等10家股东合计持股44.71%,其中联想控股、大连万达等民企持股比例均为5%。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曾于2021年获批将注册资本从8.5亿元增至10亿元,但因未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变更手续导致许可失效,截至2025年6月末注册资本仍为8.5亿元,尚未满足新版《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10亿元实缴资本的要求。
近年,北银消金业绩增长迅速,但行业排名却相对靠后。截至2025年6月末,北银消金总资产达154.2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0%。但回溯2024年数据,其净利润1.5亿元仅位列行业第19名,处于下游水平。这家曾在2015年创下4.亿元净利润、占据行业35%市场份额的龙头机构,如今已被杭银消金等后起之秀赶超——2024年杭银消金净利润已达9.2亿元,是北银消金的6倍有余。
资产质量隐忧同样值得关注。尽管北银消金未公开披露不良率数据,但2025年已在银登网发布3期个人消费贷款不良转让公告,合计未偿本息超7亿元。而此前2024年10月,公司曾将27.3亿元不良资产打包转让,占总资产近20%,其中部分贷款逾期已长达8年,最终以不足3折价格抛售。
在资产质量承压的同时,北银消金正加速对接助贷新规要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2025年4月印发《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明确消费金融公司参照执行,要求对合作机构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公开披露。
为响应新规中“合作机构管理”专章要求,北银消金于2025年5月率先披露84家助贷合作机构名单,涵盖风控、征信、移动支付等多类型机构,支付宝、度小满、腾讯等头部平台均在列。
同年6月,公司进一步公开贷款合同范本,曝光与蚂蚁集团、京东科技、抖音、美团等平台的具体合作内容,并披露向78家机构提供客户个人信息的情况,信息用途限定于信贷审核、司法救济等合规场景,呼应新规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要求。
在行业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的背景下,此次董事换血、合规整改与资金注入能否助力这家老牌机构改善风控、突破增长瓶颈,仍待观察。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