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300773,以下简称“拉卡拉”)对外宣布,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于香港联交所上市,期望借此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速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
从“第三方支付标杆”到相对边缘化,这本是拉卡拉重新迈向新高度的重要契机。然而,8月底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业绩却给这场资本运作泼下了冷水。
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拉卡拉实现营收26.51亿元,同比下降11.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29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5.33%。
难言乐观的半年报无疑给拉卡拉的赴港A+H之路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业绩持续承压
近两年业绩显示,拉卡拉的发展态势不容乐观。
2024年,受硬件销售和科技服务收入减少影响,拉卡拉实现营收57.59亿元,同比下降2.96%;归母净利润3.51亿元,同比下降23.26%。拉卡拉称,净利润下滑归因于2023年同期投资收益较高,以及处置参股金融机构股权形成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2025年上半年,拉卡拉业绩依旧承压,营收26.51亿元,同比减少 11.11%;归母净利润2.29亿元,同比减少1.9亿元,下滑幅度高达45.33%。
从主营业务来看,数字支付业务作为拉卡拉的核心板块,受银行卡收单市场整体收缩影响,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3.6 亿元,同比下降10.3%;支付交易金额方面,拉卡拉上半年合计1.96万亿元,同比下降9.2%。其中,银行卡交易金额1.3万亿元,同比减少12.2%;扫码交易金额0.66万亿元,同比减少2.6%。
在国内支付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凭借强大的生态体系,形成了“双巨头”局面,严重挤压了拉卡拉的生存空间。易观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微信和支付宝牢牢占据着超90%的市场份额。
拉卡拉的传统优势业务——银行卡收单也同样面临不小挑战。2021 年,行业POS收单整体交易额达到22.5万亿元巅峰,但随后交易额持续缩水,至2024年上半年,已缩水约1/3。
此外,受“一机一码”等政策实施影响,拉卡拉的市场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扫码支付业务虽有一定增长,但因市场竞争激烈,费率持续走低,收入增长受限,传统支付业务增长陷入困境。
拉卡拉在年报风险提示中承认:“第三方支付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期,新技术不断出现、市场中同类产品或服务增多等诸多因素导致行业的竞争环境发生变化。若未来公司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和行业发展机遇,提升商户服务能力,则可能存在经营业绩下滑等市场竞争风险。”
科技业务原本是拉卡拉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曲线,但并未达到预期。财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科技业务收入1.4 亿元,同比下降17.5%,主要源于公司主动收缩供应链金融业务,致使金融科技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9.7%。不过,公司报告期内投资的天财商龙上半年实现收入1.8 亿元,自6月份开始纳入合并报表,预计下半年将为公司科技业务带来可观的增量收入。
与传统业务的低迷形成鲜明对比,拉卡拉跨境支付业务发展势头迅猛。半年报显示,2025年上半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金额和客户数量分别同比增长73.5%和70.4%,外卡支付交易金额和客户数量分别同比增长210%和72%。
股东减持不断
近两年传统业务收缩压力未减,业绩持续下滑,拉卡拉寄望在跨境支付等新兴领域寻找增长突破口。
6月,拉卡拉高调宣布筹划境外发行股份(H 股)并在港交所上市,且在相关表述中提及“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有意无意地与“稳定币概念”绑定。
有支付行业资深从业人士指出:“不论是支付机构还是其他金融机构,在IPO(首次公开募股) 前夕通常会保持相对低调,即使有外界报道,也通常处于静默状态。拉卡拉高调宣称IPO并积极搭上‘稳定币概念股’便车,不排除抬升股价嫌疑。”
糟糕的是,就在拉卡拉高调宣布赴港上市计划后,股东减持动作即告展开。
拉卡拉公告显示,联想控股(3396)于7月23-25日,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累计减持拉卡拉535.96万股,持股比例从 26.54%降至25.86%,且未来三个月内可能继续减持3%股权。
稍早前,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胞弟及一致行动人孙浩然,已于5月20日宣布“清仓”计划,拟于6月12日-9月11日减持2.45% 股份,彻底退出股东行列。高管亲属与重要机构股东先后公布减持,与公司高调推进IPO比照,难免让市场对其港股上市动机产生质疑。
拉卡拉方面表示,公司筹划赴港上市,主要是为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打造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加速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提升公司国际竞争力。
客观而言,当前国内支付市场逐渐饱和,竞争激烈程度与日俱增,拉卡拉在国内市场的增长空间确实受限。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本和广阔的市场空间,赴港上市理论上有助于拉卡拉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提升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借助香港在数字货币和跨境金融领域相对灵活的政策,拓展跨境业务版图。
事实上,拉卡拉选择赴港上市、拓展新兴业务,本质上是应对自身行业地位变化与发展困境的主动求变。作为国内首家A股数字支付企业,拉卡拉曾在第三方支付市场占据优势,但在内外多重压力下,其发展瓶颈逐渐显现。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移动支付市场占据主导地位,银联云闪付也凭借银联品牌优势和线下资源不断扩张市场。在此形势下,拉卡拉市场份额受到挤压,传统支付业务增长乏力。
多元化折戟
为打破对单一支付业务依赖,拉卡拉曾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进多元化布局,涉足征信、保险、投资上市公司等多个领域。
在征信领域,拉卡拉大力培育考拉征信,试图抓住个人征信市场开放的机遇分一杯羹;在保险领域,通过旗下拉卡拉保险经纪公司切入保险中介赛道,探索支付与保险服务的协同模式;在投资端,拉卡拉也频繁出手布局上市公司,期望通过资本运作获取收益并挖掘业务协同机会。
但“理想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拉卡拉多元化业务不仅未能成为公司业绩增长引擎,反而成了资源消耗的“包袱”。其中,考拉征信受行业监管政策调整、数据合规要求趋严等因素影响,发展屡屡遇阻,不仅长期未能实现盈利,还因业务合规问题陷入争议,后续发展前景不明。
多元化布局分散了拉卡拉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在传统支付业务本就面临竞争挤压的情况下,拉卡拉未能将核心资源集中投入到支付业务的技术升级、场景拓展上,导致核心业务竞争力逐渐下滑,形成“多线作战却无一突出”的被动局面。
在当下的国内第三方支付市场,拉卡拉的行业地位已今非昔比。孙陶然力图通过拓展跨境支付、科技服务等业务实现转型的努力,虽增长迅速但收入占比不高,整体规模相对较小,成长为公司支柱性业务尚需时日。
在赴港上市背景下,面临市场竞争、股东减持、投资者质疑等多重挑战,曾出版《创业36条军规》的孙陶然,该选择哪条军规带领拉卡拉走出不利局面?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