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国际:高温超导引领核聚变商业化加速 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冯静涵 1.4w阅读 2025-08-05 12:04:22
8月5日,中银国际发表研究报告称:高温超导引领核聚变商业化加速,千亿市场规...

8月5日,中银国际发表研究报告称:高温超导引领核聚变商业化加速,千亿市场规模可期。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尤其是高温超导材料的大规模应用,可控核聚变商业化渐行渐近,产业链或将进入快速发展期,超导磁体作为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有望充分受益。

核聚变是几个较轻的原子核结合成一个较重的原子核,实现将质量转化为能量的过程。核聚变因其燃料资源丰富、能量密度大、清洁无污染、安全性高等突出的优点,被视为人类理想的终极能源。目前,磁约束聚变能量约束时间长、技术成熟度高、工程可行性强,是实现聚变能开发的最有效途径,其中又以托卡马克装置最为成熟,是目前最为主流的可控核聚变装置,也是最有可能首先实现商业化的技术路线之一。根据IAEA的统计,截至2024年中,全球共有159个核聚变项目,其中托卡马克装置79个,占比接近50%。

磁体是磁约束聚变装置的核心部件,超导助力商业化加速实现。在磁约束可控核聚变装置中,产生约束磁场的磁体系统扮演着核心角色,其磁场强度与均匀性对于整个装置的性能与效率均有着重要影响,以ITER项目为例,磁体系统是其最大成本项,成本占比达到28.0%。早期的托卡马克装置采用的磁体材料为铜导体,铜导体的发热问题导致了磁约束核聚变无法长时间稳态运行,后续随着超导体的引入,尤其是高温超导的应用,由于超导体的零电阻效应,且承载电流密度更高有利于建造更加紧凑、更高场强的聚变装置,能够有效改善长脉冲稳态运行,大大提升聚变能源的转化效率与能源输出,同时让成本持续下降,显著加快了可控核聚变商业化落地的预期。

超导磁体的材料制备与绕制工艺是关键,高温超导磁体制备壁垒较高。低温超导材料发展较早,目前已经形成系统的商业化生产,而高温超导材料发展起步较晚,制备技术较为复杂,目前高温超导体正处于提升性能和突破应用的产业初期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高性能高温超导材料的批量化制备成为关键基础。而且将超导材料制作成磁体过程,需要完成超导材料的焊接、绕制等工艺流程,尤其是高温超导磁体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较高。

超导磁体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充分受益于可控核聚变的商业化。若核聚变完全商业化,根据IgnitionResearch的预计,到2050年可控核聚变行业将成为一个至少1万亿美元的市场,对应超导磁体空间超千亿美元,潜在市场规模庞大。另外,除了可控核聚变以外,超导磁体还在MRI、NMR、感应加热设备、晶硅生长炉等设备中有应用,随着超导磁体的应用逐步拓展,超导磁体的应用前景广阔。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