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增长新引擎:淘宝闪购新客订单破亿

<{$news["createtime"]|date_format:"%Y-%m-%d %H:%M"}>  财中社 孙语彤 1.8w阅读 2025-11-08 17:10
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突破1亿,这一数字恰好印证了10月16日天猫双11发布会上淘宝平台总裁谌伟业(花名:处端)的预判——在淘宝闪购点过外卖但未在电商下单的用户

走过17载,阿里巴巴(09988.HK,以下称“阿里”)首推的双11,正被即时零售重塑。淘宝闪购、京东秒送、美团闪购都纷纷加入了双11。

天猫双11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淘宝闪购带来的新用户在双11期间的电商订单数已突破1亿,这一数字恰好印证了10月16日天猫双11发布会上淘宝平台总裁谌伟业(花名:处端)的预判——在淘宝闪购点过外卖但未在电商下单的用户规模已过亿,这批用户成为淘天拉新的关键增量。

这也说明,即时零售不再仅是外卖市场的补充,而是有资格成为电商行业的新增长引擎。

闪购“拉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每年更新的“史上最长双11”,近期也正式出炉“首轮战报”。星图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2025年双11大促全网累计销售额突破万亿元级别,达到10026亿元,阿里旗下的天猫仍居综合电商平台榜首位置,京东(09618.HK)紧随其后,抖音位列第三。

从早些年的满减优惠券计算题,到如今的无门槛消费券,双11在玩法减负的同时,每年也会出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惊喜”。

2025年,即时零售全面爆发,成为了今年双11的“惊喜”。自从2月京东入局外卖以来,阿里和美团(03690.HK)在即时零售天平上就不断加码。

4月底,淘宝闪购全面上线。7月开始,外卖市场迅速增长,形成多平台竞争的新格局。QuestMobile数据显示,7月,淘宝App闪购入口的月活就已达到近3.7亿。8月,淘宝闪购的日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而整个外卖市场的日订单规模,从5月的1亿左右,上升到2亿以上。

三季度,淘宝、美团、京东的月/日活跃用户均大幅增长。淘宝八九月的月活均接近10亿,创历史新高。9月,淘宝与京东的月人均使用次数、月人均使用时长均两位数增长。受外卖市场竞争拉动,外卖和即时零售推动主要电商平台形成流量高峰,给双11增长做了不错的预热。

在处端看来,得益于闪购的高频属性,餐饮外卖作为一天三次的消费场景,显著提升了用户打开淘宝的频次。这种高频消费场景如同“流量蓄水池”,通过“点外卖”这一刚需行为,将用户重新拉回淘宝。

此前发布会上,处端指出,闪购用户中“高频点外卖、低频购实物”的群体规模过亿,且多为城市高价值用户。这部分用户原本可能分散在美团、京东等平台,但现在同时也成了淘宝的潜在电商用户。

与传统的双11大促时预售加N天的物流等货模式不同,即时零售能够实现“尾款还没付,货就送到”,这无疑听上去更诱人。

双11期间,这种积蓄的流量,在大力度的满减拉动下成为电商订单的催化剂。10月20日,双11首小时,天猫80个品牌成交破亿元,3万余品牌成交翻倍,均超过了2024年开卖首日;1.89万个品牌首小时成交即超2024年全天。其中,40万家参与闪购的线下门店贡献了显著增量,部分商品首次兼容双11大促优惠,实现“线上线下同价”。

以国产手机顶流为例。华为首批3000家门店接入淘宝闪购,覆盖全国247个城市。天猫双11期间,华为在闪购的成交周环比增长1910%,在淘宝天猫整体的一周新客达19万,同比去年增长200%。

同样,除了通过线下门店开通淘宝闪购,还有更多品牌在考虑从“仓”切入即时零售布局。闪购与仓,本是美团“风生水起”的两大业务。

10月31日,淘宝闪购正式发布全新连锁便利品牌“淘宝便利店”,该品牌将以闪购仓形态,基于阿里生态的供应链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一应俱全、24小时营业、30分钟达”的便利购物体验,并已于11月1日正式上线。未来一年,淘宝便利店还计划联合品牌商打造100个百万单销量的大单品。和“小象超市”不一样的是,淘宝便利店不做自营,而是通过品牌授权的形式和商家合作。

与此同时,美团闪购宣布面向国内外品牌正式推出全套增长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了与上万个品牌共建“官旗闪电仓”、搭建供应链基础设施等;京东也刚完成七鲜超市的“仓店融合”改造。整个行业都在勇闯即时零售这片“蓝海”。

双11作为首个“大消费”试验场,通过88VIP、淘宝大会员等体系打通远场电商与近场零售。

目前,88VIP会员规模已达5300万,其年消费金额是非会员的9倍,贡献了头部品牌55%以上的生意,且已经连续多季度双位数增长。双11期间,88VIP可享受闪购频道每日5折红包;淘金币也与闪购联动,下单就送500淘金币,可抵5元优惠。

闪购流量的转化并非简单引流,而是依赖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背后是阿里“大消费”战略的系统性落地。

2025年6月,阿里提出了“大消费”构想。阿里CEO吴泳铭更将购物与生活服务融合的大消费平台,定义为“两大历史性战略机遇”之一。

京东与美团同样在即时配送或物流领域积累深厚,淘宝的差异化在于全域数据打通。8月新上线的淘宝大会员,整合饿了么、飞猪等权益,将10亿用户分为6个层级,实现跨场景的大消费运营。这种打通不仅提升用户粘性,还带来精准转化。

AI“助攻”

今年双11,各平台的AI浓度都很高。天猫“AI万能搜”、京东“京小智”等AI助手,成为这场年度购物节的新主角。许多网友还找来DeepSeek、元宝来帮忙算优惠。

当然,更深层的改变还是在经营端。双11期间,88VIP消费券投入500亿元,部分通过“AI智惠引擎”发放,试点期数据显示,AI“智惠引擎”发券转化率,相比传统方式提升了15%。毫无疑问,阿里的AI技术也给闪购流量转化“帮了忙”。

阿里中国电商事业群搜推智能总裁凯夫透露,除了优化“搜推广”系统外,双11之前,淘天就完成了商品库、六个AI创新产品、商家AI工具等等升级,复杂语义搜索相关性提升20个百分点,推荐信息流点击量增长10%,商家广告ROI提升12%。

这种算法赋能让闪购用户更易被匹配到电商商品,也更容易形成“点外卖-发现优惠-购买实物”的消费路径。正如许多消费者在社媒上讨论的那般,“本来上闪购来点外卖的,却不小心把购物车给清了。”这种AI与大消费的结合,让闪购流量不再局限于即时配送,还可通过数据洞察延长消费周期。

正如凯夫坦言,淘宝要做“好用的AI”,“我们希望AI能让消费者更自由表达购物需求,也能让商家更精准触达用户”,“商品库重构是未来基础设施,而AI是完成这一超级工程的生产力”。

生态整合

即时零售对双11的影响已远超流量层面,除了对商业逻辑的转变,电商行业格局也在潜移默化中“日新月异”。

有券商预测,到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突破3万亿元,同时在线上电商渗透率将从6%提升至15.7%。这意味着未来消费者每花费6元,就有1元通过即时配送实现。这种趋势推动电商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效率战”,平台需同时解决成本、履约体验与盈利能力的平衡。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9月,淘宝、美团、京东的重合用户数同比增长近20%,更多商家采用多平台经营策略。

美团凭借外卖根基稳固即时零售市场、依托骑手网络巩固履约优势,但其用户已然开始分流;京东则通过秒送服务强化配送优势,试图在3C等高单价品类复制闪购模式。而淘宝的差异化在于生态整合能力。闪购不仅带动电商订单,还延伸至旅游、演出等关联场景,这种协同效应在双11进一步放大。

同样,对线上线下双线并行的品牌而言,闪购不再是附加渠道,而是增长必争地。天猫官方数据显示,天猫双11期间,淘宝闪购有19958个餐饮品牌、863个非餐品牌,成交额相比双11前增长超100%,并推动品牌整体新客增长。

纵观2025年双11,即时零售毫无疑问是新登场的主角。闪购不仅为淘宝带来流量复苏,更验证了“大消费”模式的可行性:高频场景驱动低频消费,AI算法优化匹配效率,会员体系锁定高价值用户。

对行业而言,这场变革意味着电商竞争未来将围绕“生态”出招。双11已然不再是单纯的购物节,它逐渐成为各大巨头生活服务与商品消费交汇的试验场。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长按保存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