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0日,北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北银理财”)发布《关于董事长辞任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近日收到董事长方宜的辞呈,因工作调动原因,方宜正式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其辞呈自送达董事会之日起生效。公告特别提及,方宜与公司董事会不存在任何不同意见,亦无需要向股东及投资者披露的相关事项,董事会对方宜任职期间为公司发展作出的贡献表达了诚挚敬意与衷心感谢。
据了解,在方宜离任后,北银理财董事长职责暂由公司总经理郭振涛代为履行,以确保公司经营管理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与此同时,银行圈人事消息进一步显示,方宜的“下一站”已明确——将加盟华夏银行(600015),拟任该行首席风险官;而华夏银行现任首席风险官刘小莉,则将同步转任首席运营官。
任职不足仨月
此次人事变动中,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方宜在北银理财的“短暂任期”。回溯公开信息,2025年6月2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正式核准方宜北银理财董事、董事长的任职资格;一个月后的7月,方宜才正式从北京银行(601169)石家庄分行调任至北银理财,正式开启董事长任期。
截至9月10日公告离职,其担任北银理财董事长的时间不足三个月。
北银理财自2022年11月正式成立以来,一直是北京银行推进资产管理业务专业化转型的核心平台。公开数据显示,北银理财注册资本达20亿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已攀升至3892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2.58亿元,在国内城商行系理财子公司中稳居前列,展现出较强的业务竞争力。
从北银理财的管理层脉络来看,公司成立至今已经历两任董事长的交接,方宜是继步艳红之后的第二任掌舵人。
作为北银理财的首任董事长,步艳红为公司初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她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学位,具备高级经济师职称,在资管领域履历深厚:此前曾任邮储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还以核心负责人身份参与中邮理财的筹建工作并担任首任总经理,后续又执掌中邮证券,积累了丰富的资管业务管理经验。
2022年10月北银理财开业之际,步艳红出任首任董事长,同年12月进一步兼任公司党委书记,期间主导完成了公司组织架构搭建、投研体系建设及初期业务规模拓展等关键工作。
2025年6月,步艳红因工作调动辞去北银理财董事长职务,转任北京银行总行投资管理部总经理,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方宜接棒成为北银理财新舵手。
从职业履历来看,方宜的职业生涯长期与北京银行体系深度绑定,是北京银行内部培养起来的核心管理人才。
公开信息显示,2016年11月,方宜首次进入北京银行分支行管理层,担任济南分行副行长;此后凭借突出的业务能力逐步晋升,调任北京银行总行投资管理部总经理;2021年9月,其北京银行石家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的任职资格获监管部门核准,在分支行层面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这也为其后续执掌北银理财奠定了基础。
受命于危难之际
方宜拟加盟华夏银行出任首席风险官的节点,恰逢这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强化风险管理体系的关键时期,其任职背后折射出华夏银行当前对风险管控的迫切需求。
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华夏银行2003年上市,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覆盖全国的全牌照金融机构,业务版图涵盖公司金融、个人金融、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
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和市场环境的日趋复杂,华夏银行对风险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为顺应监管要求、完善内部治理,华夏银行在风险管理架构上已进行过一轮调整。2024年9月,该行首次明确设立首席风险官岗位,与首席合规官、首席信息官等职位共同构成高级管理团队,这一举措正是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要求的积极响应。
2025年2月,刘小莉获监管核准出任首席风险官,成为该行风控体系的核心负责人,同时杨宏就任首席合规官,形成了“风险+合规”的双首席架构。
然而,风控架构的完善并未完全规避业务风险。9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华夏银行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多项问题,被处以8725万元罚款;与此同时,4名相关责任人员也被给予警告处分,并合计罚款20万元。这一“重磅罚单”不仅是华夏银行2025年收到的最大单笔处罚,暴露了该行在信贷管理、同业业务等核心业务领域存在的深层管理问题。
从全年监管处罚情况来看,华夏银行的风险管控压力更为明显。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华夏银行总行及至少17家分支机构2025年已累计被罚超1.02亿元,超35名责任人员因履职不当被追责;其中,信贷业务成为“重灾区”,贷款“三查”不尽职导致的资金挪用、借名贷款、资产分类不准确等问题频发,反映出该行在信用风险管控环节仍存在明显短板。
从风险基本面数据来看,华夏银行不良贷款率已实现连续多年下降,2025年6月末不良贷款率为1.60%,较2020年末的1.80%有明显改善,但在9家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这一不良率水平仍排名首位——对比招商银行(600036)同期0.94%的不良率,华夏银行高出近70个基点,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居同业前列。
单向人才流动延续
《财中社》注意到,方宜拟从北银理财加盟华夏银行的人事变动,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延续了近年来北京银行高层“单向加盟”华夏银行的人事趋势——两家银行的高层互动中,北京银行向华夏银行持续输出核心管理人才。
北京银行向华夏银行输出高层的序幕始于2024年。2024年7月30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核准唐一鸣出任华夏银行副行长,而唐一鸣此前长期在北银体系内任职,拥有丰富的北银业务管理经验,成为首位从北京银行加盟华夏银行的核心管理层成员。
2025年初华夏银行的董事长更迭,则成为这一单向人才流动的关键节点。2024年12月,华夏银行完成董事会换届,时任董事长李民吉原本已获连任,市场普遍预期其将继续履职;但2025年1月24日,华夏银行突然发布公告,称李民吉因“个人原因”辞去董事长职务,辞呈当日生效。公开信息显示,李民吉自2017年3月起担任华夏银行董事长,任职时长近8年,是推动华夏银行近年发展的核心人物。
李民吉离职后,华夏银行迅速启动董事长选聘工作,最终选定的人选来自北京银行——北京银行时任行长杨书剑。
2025年2月27日,北京银行发布公告,称杨书剑因工作调动辞去行长职务;公开履历显示,杨书剑在北京银行任职长达28年,从基层岗位逐步晋升至行长,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等领域有深刻理解和丰富经验。
2025年3月,华夏银行董事会正式选举杨书剑为董事长,同年5月20日其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顺利完成从北京银行到华夏银行的跨机构任职,成为两家银行人才流动中职位最高的核心高管。
此次方宜拟加盟华夏银行任首席风险官,进一步延续并强化了这一单向人才流动趋势。截至目前,2024年以来北京银行向华夏银行输出的高层均为核心管理岗位,具体包括1名董事长(杨书剑)、1名副行长(唐一鸣)以及1名拟任职首席风险官(方宜)。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