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交所IPO过会一个多月后,雅图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雅图高新”)在提交注册前的关键节点,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信任危机。2025年10月,有媒体收到一份详尽的举报材料,直指该公司存在创始人学历造假、产能数据不实、俄罗斯收入异常、涉嫌偷逃税款等14项问题。
面对质疑,雅图高新很快向媒体发布沟通函回复,声称举报内容“均为有心人士恶意编造的不实指控”。然而,《财中社》梳理其回应发现,针对境外收入真实性及涉嫌偷逃税款等核心争议,公司的解释仍存在多处难以自圆其说的地方,未能完全消除市场疑虑。
收入真实性质疑:俄罗斯数据为何内外不一?
雅图高新的境外收入占据了公司营收的半壁江山。2022年至2024年,境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达50.28%、55.10%和54.75%。
其中,被雅图高新归类为境外直销的“调配中心”模式,贡献了近半增长。2023年、2024年,该部分收入对营收增长的贡献率分别高达51.54%和45.05%。
招股书数据显示,这些调配中心的毛利率近年来不断攀升,2024年达到53.97%。然而,正是这份靓丽的海外成绩单,成为了举报的焦点。
举报人指出,雅图高新招股书披露的俄罗斯市场收入,与俄罗斯国家税务局官网公布的数据存在巨额差异。以2024年为例,雅图高新披露的俄罗斯市场收入为9673万元,而俄罗斯税务局公布的子公司收入仅为4797万元,差额高达101.66%。即使将雅图俄罗斯子公司与经销商的数据合并计算,差异仍达24.56%。

对此,公司方面回应称,除2023年度存在约247万卢布(折合人民币20.5万元)的营业收入差异外,2022年和2024年均与俄罗斯税务局公布数据一致。然而,举报材料中测算的2023年差额为2455.93万元,两者相差超过百倍。
那么问题在于,同样基于俄罗斯税务局的数据,为何会得出如此悬殊的结果?究竟是哪一方的理解或计算出现了偏差?究竟谁在撒谎?
数据矛盾并不仅限于利润表的收入项,同样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
根据举报信,2022年至2024年,雅图俄罗斯子公司的存货、总资产等关键科目在招股书与俄罗斯税务报表之间存在系统性差异。例如,2022年存货差异比例达42.89%,同年总资产差异比例甚至高达51.74%;直至2024年,存货差异比例仍达29.62%。这些差异远远超出了汇率波动或常规会计政策差异所能解释的范畴。
尽管公司否认存在巨大差异,但却承认了存在部分差异。对于上述质疑,雅图高新的解释显得颇为技术:差异主要系会计处理不同所致——雅图俄罗斯对部分交易采用净额法列示,而俄罗斯税务报表要求按总额法申报。
然而,上述说法似乎站不住脚:即便如公司所言,2023年的差额主要源于净额法和总额法的区别,那么2022年和2024年为何“申报文件中雅图俄罗斯的营业收入与俄罗斯国家税务局公布的数据不存在差距”?而且,这种解释目前仅为公司单方面陈述,尚未提供充分证据予以证明。进一步翻阅其招股书中关于收入确认的会计政策,也未见明确提及采用“净额法”。基于同一官方数据源,公司与举报人却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这无疑动摇了雅图高新境外业务财务信息的可信度。
1.43亿涉税指控悬而未决
被指通过低报出口价格方式系统性逃税,是雅图高新在此次举报中面临的最严重指控之一。
根据举报人依据雅图高新招股书披露的营业收入及不同国家适用关税税率进行的测算,2022年至2024年,雅图高新在美国及其他市场的应缴关税与实际缴纳关税之间存在巨大缺口。其中,美国市场的关税缺口三年分别高达1800万元、2700万元和2300万元,累计达6800万元。

对于这一核心矛盾,雅图高新的官方回应显得尤为模糊,公司仅以“报关价格与合同订单价格一致”“已依法缴纳关税”等原则性陈述进行否认,却完全未对上述具体的数据差异进行任何技术性解释或反驳,也未提供相应的报关单、税单等证据链予以澄清。相较于对其他问题的逐条详驳,其对“偷逃关税”这一重大指控的模糊态度,未能打消市场疑虑。

此外,举报材料进一步指出,低报出口价格的行为在侵蚀他国关税的同时,也必然导致境内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税基的降低。据其测算,此举在2022至2024年间引发的国内税收损失合计高达1.43亿元,形成了“双向逃税”。

新增指控:涉嫌偷逃消费税,合规风险再升级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期又有知情人士举报雅图高新涉嫌偷逃消费税。

举报人在向大众新闻提供的书面材料中称:“雅图高新的主要手法是利用税务部门的行业监管缺陷和不够专业,提供VOC产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虚假证明,达到欺骗税务部门偷逃消费税的目的。”
根据财政部2015年发布的《关于对电池、涂料征收消费税的通知》,对施工状态下挥发性有机物含量超过420克/升的涂料,应征收4%的消费税。
举报人指出,雅图高新主要产品为汽车修补涂料,其中99%为油性涂料,按其特性在施工状态下VOC含量普遍超过420克/升,应属应税范畴。若此指控属实,据举报人测算雅图高新2015-2024年间应缴纳的消费税总额约为7500万元,加上罚款和滞纳金,总计可能超过1亿元。

而根据雅图高新招股书披露,2021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49亿元、5.57亿元、6.36亿元和7.42亿元,四年合计约23.84亿元。若举报属实,按其产品结构及应税比例估算,仅这四年期间,雅图高新应缴纳的消费税额就已达约9441万元,这一数字已高于举报人所称的十年应缴总额。
《财中社》查阅公司年报数据发现,2023年、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雅图高新披露消费税分别为106.4万元、106.2万元及54.5万元,与其被指应缴金额差距明显。

高频且异常的高管个人流水
除了宏观的财务与税务数据矛盾,雅图高新的微观资金路径同样浮现异常信号。公司对交易所问询的回复揭示,其核心高管的个人银行账户存在着频繁的大额资金流动。
其中,国际事业部总监申志勇个人超过5万元的流水高达263笔,相当于每周都有大额资金进出;实控人之子、大客户事业部总经理冯奕信同类流水亦有219笔。更引人注目的是,原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郑晓东在IPO申报前两个月突然离职,其报告期内大额流水也超过了100笔。

据统计,仅这三位高管5万元以上的资金往来总笔数就高达583笔,这还不包括实控人及妻儿等在内。若以最保守的每笔5万元估算,总流水规模将近3000万元。而实际情况中,部分流水金额远大于此最低基数。
尽管雅图高新将流水原因解释为理财、亲属转账等常规项目,但举报者据此质疑,这些活动“若无商业实质支撑,往往与企业转移利润、脱离监管视线、偷逃所得税的违法违规情形必然关联”。客观而言,个人流水频繁本身并非直接证据,但在公司已被质疑存在“海外超高毛利率”与“巨额关税差异”的背景下,高管,尤其是海外业务关键人的个人账户出现如此规模和频率的资金流动,其合理性及背后的真实商业实质,便成为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
此外,环保合规方面亦存争议。公司援引地方生态环境局证明称无违规处罚记录,但举报人提供的照片与检测数据显示厂区周边存在异味,且与居民区距离远低于危险化学品安全距离标准。雅图高新辩称其产品属“一般危险化学品”,仅需遵守50米标准,但相关安全规定的适用性仍存讨论空间。
雅图高新案例折射出当前IPO审核中跨境业务财务真实的甄别难题。一方面,公司坚称所有材料已通过交易所审核并取得多项无违规证明;另一方面,举报材料以严密的数据勾稽与逻辑链条直指业绩背后的异常痕迹。
在这场“举报—回应”的拉锯中,无论结果如何,都已凸显出对复杂跨境交易结构加强穿透审查的紧迫性。对雅图高新而言,要真正重建市场信任,仅凭形式合规的证明文件恐难奏效,唯有以更透明、更直接的数据披露,才能验证其高毛利与高增长背后的真实底色。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