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锅圈食品(02517)2025年上半年营收32.4亿元,净利润翻倍,但经营现金流已转负,八成收入依赖加盟商,县城门店普遍亏损,关店潮和信任危机正在撕开口子。
“社区央厨”的神话,也许只是泡沫的前奏。锅圈的扩张逻辑和盈利模式引发广泛质疑,其未来走向备受关注。
收入依赖加盟店采购,县级门店亏损
2025年上半年,锅圈营收32.4亿元,同比增长21.6%;净利润1.9亿元,暴增122.5%。
然而,82.2%收入依赖加盟店采购,县城门店因前期投入20万-30万元(包括5000元选址费、5万元设备费、8万-10万元首批货品及保证金、服务费)与低毛利(30%-35%)难以盈利。
2024年,总部为增加门店数量,保护半径从3公里缩短至500米,导致河南某县5公里内挤下十几家门店,引发集体抗议。
上海一加盟商亏损40万元后转让,门店无人接盘;山东一加盟商因压货低价清仓,损失超30万元,暴露客流分摊和盈利困境。
2025年初,锅圈关闭超1600家门店后,门店总数10400家,净增740家,但抖音转让信息泛滥,县城加盟商信任危机加剧。
虽然县级门店亏损,但董事长杨明超仍放言“五年两万店”并计划出海的扩张计划。然而,《财中社》注意到,在常规盈利模式下,因高成本、低回报,2万店目标的实现并不容易。
下沉市场难撑2万店愿景
为了达到2万店的目标,锅圈将乡镇市场视为第二增长曲线,2025年上半年净增270家乡镇门店。
然而,乡镇门店日均营收仅1500元(业内估算),县城月流水难达10万元回本门槛,加盟店普遍不赚钱。
2024年,锅圈试点“10㎡小店”模式,投资仅5万元,试图覆盖农贸市场,但中老年客群对冷冻预制菜接受度低,盈利艰难。
2025年春节后淡季,有乡镇加盟商表示,门店日营业额低至几百元,难以覆盖租金、设备和人工成本。
山西一加盟商表示,淡季营业额不足支付电费,旺季也难弥补全年亏损。
业内指出,乡镇低客单价、分散客流和高物流成本,使2万店在传统盈利模式下不可行,2024年过度布局的教训尤为明显。
现金流恶化
锅圈通过自建7家工厂和19座数字化中央仓优化供应链,2025年6月末存货降至4.61亿元,较2024年末6.92亿元下降33.4%;周转天数从50.9天降至41.7天,创2022年以来最快纪录。
然而,2024年收购华鼎冷链后,锅圈的贸易应收款从2.34亿元增至2.91亿元,周转天数从8.1天延长至14.8天,资金回笼周期延长。
2025年上半年,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2900万元,较2024年同期净流入1.7亿元下降1.99亿元,原因包括营运资金占用增加和库存投资持续。
期末,锅圈的现金及银行存款从21.25亿元降至15.89亿元,降幅25.2%,另持有3.23亿元理财产品。
2024年以2.5亿元收购逮虾记41%股权,2024年全年资本开支占营收6.6%(营收64.7亿元),主要用于工厂扩建、中央仓建设和智慧化改造。
业内人士称,若终端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如乡镇店销售乏力),锅圈70%的产能利用率可能进一步下降;高额资本投入也加剧现金流压力,2万店在常规运营下难以支撑。
信任危机制约2万店前景
为突破火锅与烧烤品类天花板,锅圈2025年上半年推出175个新SKU,涵盖小龙虾、牛排、精酿啤酒等,试图覆盖一日三餐。
然而,公司毛利率从22.8%降至22.1%,因销售成本增幅(22.7%)高于收入增幅(21.6%),反映原材料采购压力。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2025年8月15日,以“锅圈”为关键词的搜索结果超1560条,涉及“食材不新鲜”“缺斤少两”“虚假宣传”,如“毛肚自由套餐”份量不足。虽然“不代表企业投诉总量”,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锅圈”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浙江一家四口食用后患急性肠胃炎,门店被曝销售无生产日期食品。
而且,监管记录显示,锅圈多次因违反食品安全法被罚,暴露品质漏洞。尤为值得警惕的是,消费者对预制菜抵触情绪加剧,下沉市场购买力低,信任危机使2万店前景黯淡。
会员体系的隐患:储值模式难助2万店达成
《财中社》注意到,锅圈会员体系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注册会员达5030万,同比增长62.8%,预付卡储值5.9亿元,增长37.2%。
而且,高充值会员复购率是普通用户的两倍,成为内生增长亮点。
然而,业内质疑锅圈通过预付卡“诱导贷款”涉及高利率金融业务,2025年上半年财报未披露整改进展,合规风险未消。
会员体系依赖低价促销和抖音引流,2024年锅圈的销售及分销开支增14.8%至6.64亿元,成本高企。
山东一消费者投诉,储值5000元后套餐缩水,退款被拖延数月,而消费者对食材质量不满可能引发退款潮,加剧资金压力。
业内分析指出,会员体系或为维系加盟商希望的工具,县城低消费能力限制其效果,难支撑2万店增长。
无人零售与出海结局未知
锅圈积极拥抱AI无人零售,2025年上半年超2000家门店完成智慧化改造,延长营业时间,降低人工成本。
然而,加盟商反馈,7000元设备费与提成成本难以通过深夜低客流抵消,县城门店尤其不赚钱。
北方县域夜间消费习惯尚未形成,冬季晚8点后街道冷清,设备常成摆设。即便是南方,江苏一加盟商表示,凌晨火锅食材需求几乎为零,投资形同浪费。
出海方面,锅圈计划2025年在东南亚和欧洲试点,瞄准华人聚居区,但区域化口味适配、供应链效率及运营成本未验证。
国内县城加盟店不赚钱,现金流恶化下出海或为扩张新市场收取加盟商费用,风险加剧。
真实商业模式:赚加盟商的钱?
一位行业人士对《财中社》表示,锅圈的扩张策略包括:密集插店、缩短保护半径、强制进货、推出新品诱饵及推广高成本会员体系,但这种策略可能存在隐患。
该人士分析称,尽管缺乏锅圈加盟商的整体财务状况,但有充分的理由怀疑,它赚的就是加盟商的钱;其真实商业模式或非打造可持续的“社区央厨”,而是单纯从加盟商身上赚取初期费用(20万-30万元)和供应链利润。
类似的剧本并不陌生:从10年前遍地开花后大规模关店的黄太吉,到一度疯狂扩张却迅速崩盘的各类快招餐饮,最终都因过度依赖加盟费、强制进货(如代加工模式转嫁成本)和扩张过快、信任崩塌而土崩瓦解。
若锅圈继续在“加盟红利”上“深耕”,门店密度进一步加大,则加盟店的盈利将更加难以保证。
2022年,公司超1300家门店关闭、2025年投诉超1560条、现金流恶化,抖音转让信息泛滥,表明锅圈模式依赖新加盟商接盘。
一旦信任崩塌,2万店神话破灭,锅圈或重演连锁加盟的泡沫剧本。
重要提示:本文著作权归财中社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任何公开传播平台上使用本文内容;经允许进行转载或引用时,请注明来源。联系请发邮件至editor@caizhongshe.cn。